首页 旅遊日記 陶瓷,素胚勾勒出青花(1)。

陶瓷,素胚勾勒出青花(1)。

★旅遊地點:上海博物館之中國古代陶瓷館

把特展看完,我們才安安心心地從二樓開始繼續遊覽。雖然二樓有好幾個展館,但理所當然的,我還選擇了素來喜愛的陶瓷館。

陶器的發明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因為當時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我們的先民開始了定居生活,所以學會了製作陶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分佈廣泛,就連我以為歷史不算悠久的江南,也有多個新石器時代的遺存,例如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等。可想而知,遠在新石器時代,陶器的製作就幾乎遍及中華大地了。

西元前3800年左右的馬家窯文化彩陶鳥紋壺有著很典型的原始藝術特徵,就是因為看到了新石器時代的陶器,我始終覺得那時候的文明其實也已經很燦爛。就這件壺來說,即使到到現代,也不會覺得有多麼粗糙和過時。

差不多同時代的崧澤文化紅陶盆形鼎雖然被腐蝕得厲害,但仍然能看到鼎身上有著細密的裝飾,後來商周時期的青銅鼎,就式樣來說,也多少繼承了這種風格。

崧澤文化黑陶刻紋蓋罐雖然式樣比較簡單,但外表打磨光滑,採用刻劃的裝飾方式,整件蓋罐造型美觀,在罐口位置的紋飾更加精緻。這件陶器是灰胎黑衣陶,製作的時候,窯內的黑色滲入陶器表面,器表微小的孔隙被黑煙滲入填補,形成黑色的外表,這種工藝也被稱為滲碳技術。

西元前3100-3200年的良渚文化黑陶高柄蓋罐通身漆黑,線條流暢,直口,扁圓腹,高圈足,圈足還有精細的鏤空圖案。蓋子有一個高高的柄,整體造型非常美觀,器物的表面平整光亮。自從我們在良渚文化博物館參觀後,我一直對這個時期的玉器製作技藝深為推崇,但人家的陶器製作水平,其實也是相當高的。要知道,黑陶是很薄的,據說只有一毫米,就是放到現代社會,那也是一件珍品。

不過陶器相對來說,還是遠不如瓷器精美的。原廠青瓷出現於商代,浙江地區是中國最早的瓷製髮源地,器型多仿青銅禮器,有一件青釉弦紋尊就彷彿青銅器的翻板。原始青瓷盛於西周、春秋、戰國,西漢以後衰敗。原始青瓷要論精美程度,可能還不如技藝純熟的黑陶。東漢時期,成熟青瓷成功燒造,到三國時代的吳國和西晉時期有了進一步發展,東晉、南朝、隋代燒造產區有所擴大,從北朝開始,北方青瓷業走向成熟。

隋朝的彩色釉陶駱駝屬於三彩陶,原來所謂的唐三彩,其實從隋朝就開始燒製了,不過後來唐朝極度盛行,才被稱之為唐三彩的。隋朝的三彩陶以駱駝和馬最具特色,其實唐三彩也一樣。這件駱駝姿態很正,燒製很精細,不僅駱駝身上的關節處都有花紋,連背上馱的貨物也燒造得清清楚楚。

東漢的布紋雙系壺可能介於原始青瓷和成熟青瓷之間,式樣很簡潔,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壺,看著笨笨重重的。雖然壺口部分也燒製了一些造型,但也只是一點紋路。

西晉的青釉虎子和青釉獅形辟邪看起來就要顯得光滑細膩一些了,造型也更加復雜,瓷器身上的紋飾各類很多。

東漢的褐釉堆塑動物五聯罐比起以後朝代呈出不窮的五聯罐來說,式樣還是比較簡單的,雖然比起原始青瓷時代的壺和罐來說有了極大的進步。博物館裡陳列了許多五聯罐,整體來看,越往後越精美,因為人們燒製瓷器的技藝也越來越高。不僅罐身上有著人物造型,罐蓋上的圖案更加復雜,亭臺樓閣、人物花鳥簡直是應有盡有。三國時期吳國的婺州窯青釉堆塑人物罐釉色勻稱,罐身上的動物造型就已經很立體生動,不過說是人物罐,我們好像只看到了兩圈非常立體的動物。

隋朝已經出現了形式多樣的人俑,不過大多是女性角色,有捧著罐的,跳著舞的,吹著簫的,彈奏琵琶的……大多是侍女或是樂伶。陶俑屬於中國古代墓葬雕塑藝術品,墓葬的主人多以男性為貴,隨葬這些女俑便可以理解的。有一件東漢的紅陶聽琴女俑屬泥質紅陶,雖然面部輪廓不夠清晰,不過神情倒是看得出是愉悅的,表現出了人俑聽琴時的感受。

唐代彩色釉陶器的製作工藝突飛猛進,南北方瓷業也迅速發展,南方越窯青瓷、北方刑窯白瓷就是當時南北兩大不同瓷系的頂尖瓷窯。

唐三彩那是沒的說的,不管是三彩駱駝還是三彩馬,都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直到今天仍是人們去陜西旅遊熱衷於帶回來的贈禮佳品。各式的陶俑和動物俑也很出彩,尤其是人物陶俑,不僅有豐富的顏色,人物的服飾和表情都非常講究。

有一隻瓶不管從色澤還是形狀都很特別,整體形狀如同一隻鳥,瓶首的位置就是鳥頭,瓶身燒造的圖案很立體。

白釉瓶雖然很簡單,但已經能看出來釉色勻凈,這時候的製瓷有了較大的發展。這種瓶在唐朝很盛行,小口寬肩,大肚能容。

長沙窯褐彩執壺造型雖然也挺簡單,已經在壺身燒製簡單的花紋。長沙窯是《全唐詩》中李群玉「石渚」詩中的石渚窯,是唐代著名的瓷窯,開創了燒製高溫釉下多彩瓷的先河,也確立其最先燒出高溫銅紅釉瓷的鼻祖地位。

越窯青釉四系壺器形規整,體型飽滿大氣,釉色純凈,釉色均勻,造型看著特別簡單,卻自有種渾樸自然的美感。越窯青瓷的主要特點就是胎質細膩緻密,釉層勻凈,青中泛黃,不需要過多的紋飾。

越窯海棠碗呈四稜海棠式,胎質細膩緻密,通體青釉,青中帶一點微黃,釉色勻潤。海棠式碗出現在唐代後期,因為形如盛開的海棠花而得名,這種器型模仿了薩珊波斯地區的金銀器造型,但就我的審美來看,比金銀器具更加精美。

刑窯白釉穿帶壺造型也很簡單,白度非常高,顯得渾厚穩重。肩膀和下腹部的穿帶孔是用來穿繩的,沿襲了北方遊牧民族的皮囊壺,造型與南方只有上部繫帶略有差異。刑窯的白瓷白得很出名,有「類雪」「類銀」的美譽。當然刑窯也燒製青瓷、黑瓷、褐黃瓷等,但不如白瓷出名。

五代的白釉鏤雕殿宇人物枕胎質細膩潔白,通體都是白釉,不帶一點雜色,枕面上刻著纏枝花卉紋,密而不亂,枕身上則是一座宮殿,門窗、臺階、立柱清晰可見。側面的殿門微微打開,有一人垂手立於門前,這設計簡直太匠心獨具了。

五代的岳州窯青釉執壺款式很簡單,造型有點奇特,它的頭部如同一個漏斗,或者說是沙漏的上半部分,壺嘴也相應地作了一個折角。兵州窯也稱為湘陰窯,始燒於東漢時期,不過到肀代晚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被長沙窯取代了。

五代的定窯「官」字劃花蓮瓣紋蓋罐不是很大,但整體造型顯得圓潤可愛。表面刻劃著蓮花花瓣的紋樣,罐蓋上是一枚瓜蒂紐,顯得很別致。定窯以產白瓷著稱,最大的特點在於刻花、印花和劃花的裝飾工藝。據說這些罐子底部刻了一個「官」字,從下面的小鏡子可以勉強看得出來。南北各地有「官」字款的碗或盤屢有發現,但是罐子卻僅此一件。

素胚雪色若凝脂,恰似仙宮釀玉姿。

青釉粉妝傳絢艷,景窯猶待鑄新瓷。

——七絕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