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甪直古鎮水鄉是記者繼觀光的江蘇週莊、同里,浙江烏鎮、南潯、西塘、新市,上海朱家角後的第八個江南水鄉古鎮。初見「甪直」的「甪」字,大多人都會為這個生僻字給蒙住,這個有比「用」多了一個小點的字念什麼呢?經查證後才得知為lu的第四聲,音為「路」。
抵達甪直(攝影:馮贛勇)
2021年3月29日上午,記者在結束了參加上海大廈舉行的「第三屆關寶琮陶瓷藝術鑒賞展」活動後,從下榻的上海錦江飯店出發,同上海朋友王國堅、黃巧妹、張又石、邱澤蓮、劉鳳、王金魁、金福康、徐和音、羅劍青、 葉仁民、曾維新、王玨等一行驅車經一個多小時車程抵達江蘇甪直古鎮水鄉。
古鎮石牌坊(攝影:馮贛勇)
江蘇甪直水鄉與蘇州古城同齡,這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鎮,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古鎮甪直豐富燦爛的文化,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甪直古鎮廊橋合影留念
甪直地處蘇州城東南25公里.北夠吳淞江,南臨澄湖,西接蘇新工業園區,東銜崑山,全鎮面積75平方公里。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這是原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費孝通先生,甪直作為神州水鄉古鎮,對江蘇省蘇州市甪直的高度評價和讚譽,此稱謂的確名不虛傳。
走進古鎮水鄉(攝影:馮贛勇)
既然甪直是水鄉,自然也離不開水。記者一行人從古鎮北面的石牌坊進入步行不遠即經過一座長長的廊橋。在橋上環顧眺望已看到波光掠影的風光景緻。可以這樣說,水是甪直古鎮的靈魂。這里地處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縈、水抱水環的澤國典型,素有「五湖之廳」、「六澤之沖」的美譽。
水鄉澤國(攝影:馮贛勇)
「五湖之廳」指它南臨澄湖、萬千湖、西靠獨立湖、金雞湖,北望陽澄湖。 「六澤之沖」是說它有吳淞江、清小港、界浦、東塘和大直港六條流道。甪直境內水流縱橫,橋梁密布,貼水成街,人家枕河而眠,鎮貌古樸,風情幽逸。
甪直小廣場留影(攝影:黃巧妹)
記者一行漫步古鎮來到有著「甪直」標識紀念石的小廣場,從這裡有多條依水小路伸向古鎮之中。窄窄的水畔街巷裡各種經營各色物品小店及餐館鱗次櫛比,十分熱鬧,透著濃濃的古鎮文化的氣息。
古鎮石橋(攝影:馮贛勇)
漫遊古鎮之中,人們會看到甪直水秀,橋也美。在古鎮區5.6公里長的河道上,歷史上曾橫架著形式多異的江南小橋72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橋、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形橋、狹窄的石板橋,雙橋、姊妹橋、鑰匙橋、半步橋等。可謂「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七十二半橋」。
香花橋留影(攝影:黃巧妹)
甪直古鎮因橋多而被冠為「橋都」的美稱。一平方公里內原有宋、元、明、清時代的石拱橋現存41座。橋型各異,造型獨特,被譽為「橋梁博物館」實不為過。鎮內橋街相連,河水相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遍布在每個角落。
古鎮街巷(攝影:馮贛勇)
另外古銀杏也是甪直鎮的一大特色。鎮上有銀杏樹7棵。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聖陶先生因愛銀杏,其故後,被葬在四棵銀杏樹旁,當地政府還專門建造了葉聖陶紀念館,以供人們探視遊覽。
甪直留影(攝影:黃巧妹)
但是遺憾的是本想到葉聖陶紀念館瞻仰一下,誰知該紀念館因在保聖寺寺院內,門票竟高達70多元,實在離譜只得放棄。明明古鎮的「葉聖陶紀念館」已成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但當地卻如此安排,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枕水人家(攝影:王玨)
現在的甪直古鎮仍舊留有以卵石及花崗石鋪成的街道,深巷兩旁為黛瓦白墻、木門木窗、寬梁翹脊的古建築人,多為明清時代所建。古鎮區有58條巷子,最深達150米,比較罕見。河床上來往的小船,絡繹不絕,井然有序。
搖弋的小船(攝影:王國堅)
在這裡徜徉,你會發現甪直古鎮依水而建,前街後河,人家枕河而眠。漫步古鎮,領略小鎮風光。觀賞古橋駁岸,搖弋的遊船與小橋流水人家交相輝映,真是別有一番風韻,讓人回味無窮。
古鎮水畔民宅(攝影:馮贛勇)
當人們來到甪直,很多人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甪直」的稱謂從何而來?據《甫裡志》載:甪直原名為甫裡,因鎮西有「甫裡塘」而得名。後因鎮東有直港,通往六處,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為「甪直」。
古鎮一角(攝影:馮贛勇)
也有史料相傳,古代獨角神獸「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徑甪直,見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就長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來,沒有戰荒,沒有旱澇災害,人們年年豐衣足食。
特色奧灶面(攝影:馮贛勇)
千年的甪直古鎮有著古老的歷史文化。這裡面的名勝古跡、古橋、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銀杏樹等均令人讚嘆不已。
麵館就餐留影(攝影:馮贛勇)
聽說古鎮上的奧灶面很有特色,於是來到水畔的一家名叫廊橋奧灶麵館的小店品嚐。該店標配的一份鴨肉加鮑魚奧灶面味道十分鮮美,鮮嫩的鴨肉加上大塊的魚排,原本以為很貴,結果餐後付費,每碗才30元,在旅遊景區能用到物美價廉的特色美餐真是不錯。相對於因票價高昂在一座寺院內未能瞻仰到的葉聖陶紀念館的遺憾,記者內心多少有些安慰……但無論如何,甪直古鎮水鄉行還是收獲良多,並再次留下了一段人生難忘美好的回憶。 (圖文:馮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