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上海浦東東方地質科普館
層解石的外貌並不突出,在方解石家族中可稱是貌不驚人。不過館內陳列的層解石個頭實在是大,再加上還有美觀的造型,顏色又是少見的淡紅色,便很吸睛了。
還有一些層解石雖然顏色是灰撲撲的,是常見的白色和淡灰色,不過形狀卻很奇特,看著彷彿是巖石被削成了薄片,然後再拼接起來似的。
有一塊層解石十分漂亮,雖然個頭不算大,可是形狀極像花朵,顏色也很溫暖,帶一點肉色,紋裡十分細膩。
方解石是一種常見的天然碳酸鈣礦石,形狀多樣,顏色豐富,它們的集合體可以是一簇簇的晶體,也可以呈粒狀、塊狀、纖維狀、鐘乳狀等。因為敲擊石塊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的碎塊,所以被稱之為方解石。
方解石也是礦物晶體中的一個大家族,其透明度堪比水晶,不過硬度上差了點兒。其顏色之艷麗,遠遠超過水晶。白的不用說,不管是水晶還是透石膏,或是螢石,大抵長得都差不多。粉紅色很嫵媚,大紅色很艷麗,黃色也可以很正。
雖然從本質來說,方解石和石灰可以稱得上是相當親近的兄弟,不過兩者的顏值可是天差地別。方解石的顏色非常豐富,常見的有白色、灰色,比較漂亮的有金黃色、藍色、紫色、紅色…
冰洲石是無色透明純凈的方解石晶體,不過有了雜質以後顏色就呈現出燦爛的紅金色,在燈光的照耀下十分漂亮。這種石頭是良好的光學材料,可以用作雷射開關,大螢幕顯示器,濾光度高的天文望遠鏡等。
螢石是自然界中較常見的一種礦物,可以和其他多種礦物共生。因為質地比較脆軟,所以雖然有著美麗的色澤,但並不會被當作寶石。常見的螢石是綠色的,不像祖母綠那麼深沉,倒有些像是翡翠的柔潤。
當然也有一些顏色較深的,近乎墨綠色了。有一塊螢石是與乳白色並生的,看著有點像是雌雄同體的感覺,很奇特。
紫色本來就自帶夢幻感,紫螢石也有這種夢幻的氣質。初見的時候,我甚至把它當成了瑪瑙。
有一塊螢石的顏值特別高,能夠清晰地看到它的紋路,一層綠色,一層紫色,一層粉紅色,一層白色,再來一層綠色,一層紫色…如果個頭再小一些的話,真會讓人認成西瓜碧璽。
文石也是我比較偏愛的石頭,不用刻意做什麼造型,它們本身就是一座高山,一座冰川。顏色是純潔的白,艷麗的藍。館內陳列的文石比在別處看到的更大一些,好幾塊文石有著不同的形狀,但無一例外地讓人覺得美麗。
鐘乳石也是比較常見的,不過每一塊鐘乳石都有著千奇百怪的形狀。有的如同高山,有的如同丘陵,彷彿可以讓人看到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我曾經把鐘乳石當成珊瑚,有些鐘乳石的形狀與珊瑚真的很像,尤其是它們除了普通的褐色,還擁有無瑕的白色。
水鋅礦是一種奇特的礦石,明明是石頭,可是給人的感覺卻彷彿柔軟的絨毛似的。當然也有如同珊瑚似的形狀,純白或灰色。
展廳裡有一塊重達兩噸的水鋅礦標本,是科普館收藏的珍貴礦物晶體展品之一。顏色柔和,晶瑩剔透,色澤細膩,狀若群山,精看頗有點像是水晶。
沙漠玫瑰的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鈣,說得更通俗一些,就是石膏。不過它的形狀酷似玫瑰,又是常發現在沙漠地帶,因此而得名。別看它們顯得十分滄桑,經得起大漠風沙,其實硬度極底,只有2。所以就質地而言,是十分容易損壞的。別說它沒有亮麗的色澤,就算長得千嬌百媚,這麼低的硬度,注定只能成為觀賞石,而不可能躋身寶石之列。
石膏算是最不起眼的石頭了,不過地質館有一塊潔白的透石膏柱,顏值卻絕對可以躋身前十。大而透明,其形狀的寓意也極好,彷彿展翅欲飛的燕子。
被陳列在櫥窗裡的透石膏,看起來就更像水晶了。或簇或柱,如果沒有標示它的名稱,估計大多數人都會把它們當成水晶。
還有的透石膏其實沒有那麼透,形狀一般都很大,又有著天然獨特的形狀,所以在地質館裡也是不可忽略的存在。
天青石是我比較喜歡的石頭,不過沒有切割打磨的天青石看起來就沒那麼起眼。白灰的底色,透出一點點天青色而已。
當然還有一些較小的礦物晶體,被放置在櫥窗裡。不知道是質地的原因,還是燈光的緣故,雖然身量較小,看起來卻彷彿更加可愛。各種各樣的水晶柱和水晶簇,在燈光下熠熠生輝。發晶是比較名貴的水晶,尤其是金黃發晶,看著很富貴。
這些毛髮針狀礦物質分佈在水晶的內部,看起來就像是水晶裡麵包裹著很多細細的發絲似的,因是而得名。紅發晶和黃發晶看起來更艷麗一些,還有一些銀發晶、黑發晶,甚至還有綠發晶。
還有一些礦石是共生的,它們的形狀就顯得更奇特。不同的兩種礦石,可以有無數種組合,更遑論很多時候共生的還不僅僅是兩種礦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