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想當年上海舉行第四十一屆世界博覽會的盛況嗎?那可是吸引了海內外數不勝數的人們關注的眼球,可謂是轟動一時的熱絡新聞。當時,人們都以能到上海世博園一觀而為之驕傲與自豪。而作為當年觀賞世博會的一員,至今,也依然給我留下了一段難忘的美好回憶。
街頭的吉祥物海寶(攝影:馮贛勇)
可以這樣說,當年不到上海,不知上海世界博覽會有多麼的火爆……這是記者當年漫遊上海世博園一日行後記者最為深切的感受。 2010年6月24日,首先,從北京登上前往上海動車組的開始,人們就開始透過車上電視螢幕不間斷的動感視頻畫面,感受到世博會的宣傳威力。
世博園一角(攝影:馮贛勇)
接著,抵達上海後,有關對世博的各種宣傳形式,靜態、動態的都會撲面而來。記者不僅看到許多懸掛於各大建築物的大幅宣傳海報,而且還巧遇一隻由老年人組成的自行車隊,插著宣傳世博會的彩旗行進在市區的街道上,十分引人注目。
世博園2號入口(攝影:馮贛勇)
2010年6月25日清晨七點半,記者離開下榻的錦江之星飯店,乘車花了半小時左右抵達上海世博園2號口。滿以為這麼早來一定能排在前面,誰知在2號館前的數十道反復迴轉的金屬通道護欄裡,排隊等候入園的遊客們早已佔去了一半的地方。而在接下來的一小時左右,排隊的人流,已出了金屬護欄外的一段較長的距離。
煙筒造型溫度記(攝影:馮贛勇)
九點整開始了安檢入園,遊客們有秩序地進入園區,這時園區內一座高聳的煙筒狀造型的溫度計撞入人們的眼簾,由於當天下著濛濛細雨,上面的氣溫為23度。隨著人潮登上高架步道往園中走去。這時,從高處四面環顧,分佈在浦西園區內的一些場館參差錯落地分散於兩側。左手的中國船館異常醒目,右手則為中國鐵路館、震旦館等。
中國船舶館(攝影:馮贛勇)
由於接待方事先進行了上汽通用汽車館的預約,於是走過高架步道下來後,首先來到此行世博園中的第一個通用汽車館參觀。登上展館一側的樓梯進入館中一側的通道,首先看了一部短小的汽車與交通的卡通片,之後進入館內坐在舒適的座椅上,觀賞了一部15分鐘左右的動感電影。
走進世博園留影(攝影:孫明與)
在這部影片裡,人們透過震撼的音樂、生動的畫面及與之移動座椅的起伏,身臨其境地體味了一番穿梭在未來城市與自然中的刺激動感,親眼目睹直達2030年的精彩,被未來深深震撼。
觀賞動感電影(馮贛勇)
不僅如此,在這部影片中也能通過簡單的幾組人物線條與交通的關系,人們也深刻地理解了“今天,在\'城市、道路、汽車、人的和諧統一\'這一目標的引領下,上汽和通用汽車攜手興建上汽集團-通用汽車館,以\'直達2030為主題,預演20年後的城市新世界,意在向世人呈現未來先進的技術理念\'”。
「汽車秀」表演(攝影:馮贛勇)
影片放映完,銀幕徐徐落下,一個圓形的表演平臺展現在人們眼前,幾位時尚的青年男女,開著紅、綠、藍三種顏色搭配的幾款造型獨特的汽車,與絢麗的燈光與動感十足的音樂交相輝映,精彩生動的一場「汽車秀」表演,無不令參觀者賞心悅目。
俯瞰印度館(攝影:馮贛勇)
由於在遊輪碼頭前,等候過江到浦東展區的遊人實在太多了,長長的隊列幾乎看不到隊尾,記者只好選擇了往返於兩岸之間的“世博過江專線”大巴。雖然大巴車也要排隊,但一輛接一輛的車,極大地緩解了等候的人潮。大巴車啟動後,經過江隧道十多分鐘就來到了浦東的展區。
遠眺浦東景區夜色(攝影:馮贛勇)
浦東的展區包括了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世博軸及亞洲、歐洲、非洲等系列展區,所以異常龐大。大巴車除了過江專線、還分別有幾條線路在園中運行,所以想到哪兒去都很方便。只是每個館前等候觀展的長長隊列實在令人生畏。據說,近期平均參觀一間館,起碼要排兩小時左右的隊伍才能如願以償。
愛爾蘭餐廳(攝影:馮贛勇)
上海世博園裡,經營世界各國美味的餐飲店多種多樣,令人目不暇給。記者過江後已近中午時分,於是來到位於愛爾蘭館下的愛爾蘭風味餐廳用餐。餐廳內幾排木質的長凳、餐桌,高高的吧檯,四周掛滿了各國的國旗,悅耳的背景音樂,這些構成了一幅具有濃鬱特色的異國情調。一份各色的餐點,使記者一行在此品嘗了一頓獨特的午餐風味。
英國館內一角(攝影:馮贛勇)
午飯後繼續參展,排隊的煩惱再次面臨眼前,好的是又承蒙接待方為記者一行準備了幾張英國館的貴賓票,於是省去了排隊的煩惱,直接進入英國館參觀。
亞克力光纖「小刺」(攝影:馮贛勇)
英國館的外型很像長滿了小刺的「蒲公英」。其實這個長滿發光「小刺」的建築物被稱為「種子聖殿」。它是一個圓角立方體,外觀上無任何支撐地坐落於公共廣場上方,六萬餘根亞克力光纖組成的“觸須”,從內部向外延伸,每一根亞克力光纖長達7.5米,根部都放著一顆或幾顆植物的種子,觀眾可以在展館內近距離觀察它們。
植物的種子(攝影:馮贛勇)
白天,觸須會像光纖那樣傳導光線來提供內部照明,營造出現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間;夜間,觸須內置的光源可照亮整個建築,使其光彩奪目。展區中的「綠色城市」、「開放城市」、「種子聖殿」、「活力城市」和「開放公園」等幾段參觀旅程,引導人們關注大自然所扮演的角色,並思索如何利用大自然來迎接城市面臨的挑戰。
雨中游留影(攝影:馮贛勇)
由於亞克力光纖本身的特殊材質,那些向外伸展的部分會隨風輕搖。這意味著每個人、每分鐘都會看到不一樣的英國館。在白天室外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光線會透過光纖照亮「種子聖殿」內部,而內部呈現的形態也完全不同,會是一個蝴蝶的形狀;而到了晚上,內部的人工光源又能由內而外點亮整棟建築。
「戶外城市」的植物(攝影:馮贛勇)
進入展館後先來到主題建築外圍前的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露天場所,它被別出心裁地設計為“一張拆開的包裝紙”的樣子,寓意英國人民將“種子聖殿”作為禮物送給上海世博會。
參觀英國館留影(攝影:孫明與)
「包裝紙」的四個角落配合主題,都是被掀起的樣子,而它們臨空的部分正好可以為觀眾提供遮風避雨的去處。中間軟草做的地面感覺非常柔軟,人們即可以坐下來,也可躺在上面。遺憾的是由於當日雨天,地面已經變得濕漉漉,無法享受在此小憩的愉悅。
往返兩岸展區的遊輪(攝影:馮贛勇)
順著草地四周”,第二個空間內是一些對未來的展示。特別是在“戶外城市”展區,參觀者感受到了英國在建築領域的奇思妙想。頭頂上是一個“倒垂」著的縮小版的典型英國城市,經典的英國建築在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後,成為了英國在建築領域的標志。
遠眺中國館(攝影:馮贛勇)
進入核心景區「種子聖殿」內,你可以近距離地觸摸每一根類似「小刺」的亞克力光纖,觀賞內中的種子。走出來,你會看到植物的活力在「活力城市」迸發了出來,這裡面展示了種類豐富的植物,透過8個真實的植物生命故事和8個在未來可能實現的植物故事,展現植物與自然如何鑄就城市生活的未來。英國館一行,給人留下了該館創意奇思妙想的無窮魅力。
沙烏地阿拉伯館夜景(攝影:馮贛勇)
隨著遊人如織的人流,繼續在展區內漫遊。終於在眾多人潮如潮的各館中選擇了尼泊爾館,就是這個參觀者相對較短的隊列,也排了足有半小時才能進入。
走進尼泊爾館(攝影:馮贛勇)
誰知道當走進尼泊爾館後,只見登塔參觀的遊人,依然排著很長的隊列看著令人眼暈,於是只好放棄,走馬觀花般地算是看了半個尼泊爾館。
尼泊爾雨中游(攝影:李小平)
離開尼泊爾館乘園中大巴來到世博園藝術中心,在這裡,接待方為記者一行準備了在此看文藝演出的包廂票,走了多半天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於是,在世博藝術中心觀賞了由東方歌舞團表演的精彩歌舞演出。
歌舞表演(攝影:馮贛勇)
演出結束後,走出藝術中心,又開始順著館外排起了長隊,好的是參觀的隊列流動的較快,20多分鐘已進入了館中,輾轉幾次乘滾梯來到在中心的觀景臺上,這裡是瀏覽、俯瞰上海世博園的最佳地點。環繞一周,黃浦江兩岸的世博園美景盡收眼底。
世博園繽紛夜色(攝影:馮贛勇)
特別是入夜時分,在此觀看世博園夜景真是一番別樣的美秒視覺享受。五彩繽紛、絢麗多姿的燈火,將上海世博園景區的各場館裝點的光彩奪目。
夜晚的上海世博園入口(攝影:馮贛勇)
順著圓形的觀景臺漫步轉上一圈,先是流動不息的黃浦江與兩岸和江上的盧浦大橋;之後,像一面面大傘組成的世博軸、紅色的中國館、富有特色的尼泊爾館、印度館、沙烏地阿拉伯館、韓國館、日本館等等都會先後映入人們的眼簾,流光溢彩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圖文:馮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