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過了那麼久我還在這裡守候。

過了那麼久我還在這裡守候。

很久以來,我就有寫寫週邊幾條馬路的想法,可時間就是那麼無情的一晃而過,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我最熟悉的地方:淮海中路,復興中路,汾陽路,武康路,湖南路,衡山路……早已被寫成各種文章在旅遊時報、網絡、微信上發表,其中有些地方成了上海的地標和著名景點,讓我這個自出生後就一直生活在這裡的人反而不知從何寫起,這一條條承載著厚重歷史的路伴隨著我成長,我們相互見證了各自的變化,路還是那些條路,路上的老房子也還在,只是發生在裡面的故事令人唏噓,人來人往,人去樓空,但無論如何我都會在這裡守候,因為這裡面有我的一切!

好些天我騎著單車按照旅遊雜志推薦的徐匯區歷史人文,老洋房的行走路線邊騎邊拍,走著走著那些被封存的往事一一湧上心頭,等緩過神來早已錯過了拍攝目標,我把平時隨拍的一些照片標上註解與大家分享。

行走路線:地鐵1號線常熟路3號口出來,首先看到的是淮海大樓側邊的永隆,永隆食品商店以前是在大樓另一邊的底樓,後來成了滬上最早的高檔百貨商店美美百貨,現在是工商銀行。

華亭路曾經是滬上有名的服裝市場,後來搬到淮海路襄陽路口又熱鬧了好多年,現在的華亭路又回到了之前的清凈。

地鐵口的幾棟都鐸式建築

馬路對面是上方花園,以前常去我的好閨蜜家聊天。

再往東走是新康花園

穿過新康花園來到復興中路

衡山路—復興路是上海市立法保護的歷史文化風貌區,該區域是上海花園住宅,洋房公寓分佈最集中,風貌特色保存最完整的區域。

這裡面原來是上海跳水池,無數次在這裡面游泳戲水,廢棄了許多年後終於建成了現在的上海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外觀質樸簡練,內部空間則充滿了科技與智慧,是國內第一個建在彈簧上的「全浮建築」。

外圍的鐵欄桿上印有曾經為樂團做出貢獻的音樂家們的介紹

對面是黑石公寓,我常去同學家玩,那個電梯像老電影裡面那樣是手動拉門的,嘩啦一下很懷舊。

這是克萊門公寓,漂亮的紅磚墻,我們習慣叫東華書場。

柯靈舊居,經常看到文藝青年來這裡拍照。

從靠近武康路的位置往復興中路拍,陽光從兩邊梧桐樹的縫隙滲透下來,我抬頭仰望天空有些恍惚……。

轉到武康路

很喜歡這種尖頂的房子

每次經過這裡面都有人在拍這個陽台,其實朱麗葉的陽台是石頭的。

武康庭網紅甜點店,有一陣子每天都要排隊購買。

這是電線下埋後整修過的武康大樓,武康大樓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由旅居上海的匈牙利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 1994年,武康大樓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衡山路上的國際禮拜堂

衡山路桃江路口的香樟花園咖啡館是開的比較早的時尚咖啡廳,因院內的那棵香樟樹得名。

衡山路東平路口的SASHA酒吧是上海最早由老外經營的酒吧之一,曾經夜夜燈火通明。

衡山路烏魯木齊南路,一棟二十三層高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大廈,設計風格是世界各地建築精英靈感並發的結晶,有上海高尚酒店式公寓之最的美譽。

歐登保齡球館,老上海都來過的把。

徐家匯花園,市中心的大片休閑綠地。

百代小紅樓是解放前百代唱片公司所在地,周璇等明星在這裡錄過唱片,現在處於徐家匯公園內,綠樹紅墻分外美麗,這是具有人文歷史意義的老洋房,很值得參觀。

這是岳陽路三角花園重建的普希金雕像,轉到汾陽路

上海音樂學院,以前有個很大的花園,清晨時分學生們在花園裡面練習,各種樂器聲練歌聲伴隨著我成長。

原上海海關學院,現在是汾陽路花園飯店,在老洋房裡面喝喝下午茶環境還不錯。

淮海路汾陽路口新建了上音歌劇院

回到復興中路往東

我的母校

文化廣場,看過很多精彩的演出,喜歡這個劇場。

東湖賓館花園面向淮海路敞開成為街心花園

襄陽公園也是敞開式,這裡最早成為自娛自樂的地方,難得有清凈的時候。

襄陽公園後門對面的洋蔥頭

淮海中路襄陽路口曾經的襄陽市場,熱鬧了許多年後建成瞭如今的環貿商城。

淮海路茂名南路口,這是第二個打電話銅像,現在夠結實的了!

國泰電影院,看過了很多個新建的電影院,還是習慣去國泰看電影。從茂名南路一直往北走就是錦江酒店,花園酒店直至南京路。旁邊的原文藝沙龍現在是蘇浙匯酒店,本幫菜做得很好,已入圍米其林一星。

上海的梧桐樹隨處可見,有法國梧桐,有本地梧桐,春天,看著窗外樹枝上曝出的嫩芽一天天的長大,夏天,茂盛的樹葉肆意生長,遮蔽著耀眼的陽光,秋天,樹葉顏色漸變,落在地上也是一景,冬天,只剩下枝幹挺拔的矗立著,就像一件件的雕塑作品。上海的梧桐樹街道有很多條,隨手一拍都是畫,我還是圍著衡復風貌區轉了一圈,每條都是梧桐樹街,但兩邊的街景是不同的,最長的還是我走得最多的那條路,最近電線下埋後街面更漂亮了。

同學們,朋友們,這裡有你們熟悉的地方嗎?待你們回來時,我願意陪伴你們重走兒時常走的路。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