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肆虐全球的疫情並未阻止春天的腳步,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明媚的陽光驅走了冬日的寒冷和陰霾,迎來了生機和希望。雖然仍不能出上海遠足,但已可以持綠色健康碼去近郊走走,為了不負春光韶華,為了放飛沉悶太久的心情,我們決定到金山嘴漁村一遊。
4月7日,天氣晴好,我們出發了!
從家到漁村導航一個半小時,疫情期間路上車也是寥寥無幾,特別順暢。當行駛到老滬杭公路,意外的像是駛入了一條沒有盡頭的森林隧道。蜿蜒曲折的公路兩旁栽著高大挺拔的闊葉樹木,枝繁葉茂,鬱鬱蔥蔥。陽光鉆進縫隙,灑在路上,閃閃爍爍,斑駁陸離,形成了一幅夢境般唯美的畫面。說起這條公路已有些年代,80多年前,這是唯一從上海到杭州的通道。它起自上海市區西藏南路斜士路口,止於杭州清泰門,連通了嘉興平湖、海鹽、海寧,是我國第一條全線貫通的跨省市幹線國家公路。如今,這條路已退出了交通要道的歷史舞臺,但仍有著「最美公路」的美號,確是名副其實。
上海的諸多漁村隨著時代的發展已消失殆盡,唯有金山嘴仍靜臥在東海之濱杭州灣畔,它有6000多年的歷史,曾一度漁業貿易繁盛,是上海成陸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最後一個「活著」的漁村。
依照客棧老闆的指引,車子停在漁村外滬杭公路上的海鮮一條街上,漁村風味隨即撲面而來。一側是櫛次鱗比的眺望著杭州灣的海鮮酒家和漁家客棧,另一側擺滿了經營漁貨的攤販,各種各樣的海鮮乾貨琳瑯滿目。這條街起始於1980年代,因為當時漁獲量巨減,漁民紛紛上岸另尋生計而逐步形成。
古老的逐浪亭屹立在村口,迎接來來往往的客人,並見證著漁村的點點滴滴。順著腳下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通往漁村四面八方。
走幾步到了定波橋,站在橋上,運石河兩岸粉墻黛瓦,古韻濃鬱,這便是對漁村的第一印象。
過橋後,右手邊幽深的巷子內一眼能看到高高掛起的店標,琴軒居客棧。這是閨蜜推薦的,果然沒有讓我失望。門面雖小,卻別有洞天。最喜歡臨河的庭院,滿園春色,古色古香,井井有條。擇一張鋪著紮染布料的桌子,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吹著溫馥的春風,聽著悠揚的琴聲,伴著潺潺的流水,被鮮花綠樹環繞,沏上一壺茶,還有什麼比這更愜意的呢? 這正是我們追尋的原生態與慢活。
其實民宿最出名的是黃魚麵,據說這是漁村第一家黃魚麵館,還是網紅,上海各地遊客都慕名而來。正值中午時分,我們迫不及待大快朵頤。菜單很有特色,一面扇子,品類簡簡單單,術業專攻。我們點了一份黃魚麵、黃魚餛飩和一塊炸豬排,湯料濃厚,正如老闆介紹,是原汁原味黃魚骨慢火熬製,加一點鹹菜無比的鮮美。相較於黃魚麵我覺得黃魚餛飩更值得贊賞,餡裡面的黃魚居然不是碾碎的,而是一塊塊的,嫩而不爛,火候恰到好處。炸豬排很大,實實在在,不像外面那樣全用麵粉裹著,吃出了小時候的味道。我們在的兩天看到老闆和老闆娘從一大早開始忙忙碌碌收黃魚、拆骨、包餛飩、下面條、招呼客人,而院子裡總是絡繹不絕。
吃好飯在房間稍作休息,兩面落地大玻璃,躺在床上欣賞窗外宜人的景緻,享受照耀進來的陽光。
或許已經太久沒有和大自然親近的接觸,我們從漁村散步去城市沙灘,三公里路程不算短,卻一點沒有疲憊,回來時還騎小黃車,如少年時一樣撒歡,興奮不已。 這條路一直跟著海岸線蜿蜒,春姑娘的畫筆把大地描繪的五彩斑斕。天空是那麼湛藍,草地是那麼翠綠,樹木是那麼蔥鬱,花兒是那麼燦爛。我們盡情的享受絢爛的陽光,呼吸花草的芬芳,飽覽悅目的色彩繽紛。我們陶醉在春天的懷抱中!
金山城市沙灘
在上海居然有偌大一片金色的沙灘,如此碧藍澄澈的海水,即使只是踩踩沙子吹吹海風,也覺得心曠神怡。在看臺上放眼望去,藍天、陽光、沙灘、海浪,還有棕櫚樹,竟有一派南國風光,想必夏天這裡是孩子們的玩樂天堂。
傍晚時分,漫步漁村。豁然開朗之處是村中的祥魚湖,因水草種出的雙生祥魚而得名。正值夕陽西下,餘暉暈染了藍天,倒映在湖面,波光瀲灩,好一幅壯麗的漁歌唱晚圖。
村中,舊街窄巷,青磚黑瓦,歷經了千餘年的潮漲潮落,多多少少保持著漁村原來的模樣。說它“活著”,每個角落都遍布著濃濃的生活味道和海漁文化。一面繪有漁主題的墻,一盞盞竹編的魚形燈,一個個別具特色的酒吧,一家家風格各異的漁家民宿,給村子增添了無窮的小資情調和魅力。而隨處可見的尋常百姓家,舊時的理發店、小吃店,墻上的家風家規,堂前屋後的花花草草,在弄堂裡閑談的老人和蹦蹦跳跳的孩子,又正顯現著漁村淳樸的古韻民風和煙火氣。 再一次走到定波橋上,望著河水在晚霞的映射下靜靜的流淌,彷彿敘述著千年來漁村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故事······
據民宿老闆介紹,漁村有三家海鮮餐廳自八十年代經營至今,天橋酒店、海和酒店和光輝小海鮮,晚飯就選天橋了。疫情後剛開沒幾天,生意一般,我們兩個人還安排了一個面向大海的包間,環境清雅。口味偏浙江,比較入味,菜量大,除了蟶子、梅頭魚、龍頭烤等海鮮外,還有紅燒豆腐、筍乾燒肉等農家菜,味道都很好。
夜晚的漁村被五彩繽紛的燈點亮,散發出迷人的風雅。巷子空無一人,顯得格外的幽深與寧靜。我們特別喜歡這樣古樸的村子,與世隔絕的夜晚,希望時光在這裡面多停留片刻。
老街的臭豆腐,是一代人的回憶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回到客棧與老闆談天說地,了解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感悟,這也是我們每次旅程的意義之一。老闆指著墻說,客棧拿琴字,是因為和老闆娘都姓王,而且同年同月同日生。 ,正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座山里蓋一個小屋,劃著小船穿過山和湖才能到達,四周鳥語花香,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男耕女織,怡然自樂···· ··
4月8日,在清脆婉轉的鳥鳴聲中醒來。清晨的院子只屬於我們,吃一碗可口的薺菜餛飩,喝一杯清茶,逗逗可愛的小狗,幸福就這麼簡簡單單。
趁著大好春光,我們再一次走入漁村,想拾漏補遺,走遍村子的每一個角落。沿著運石河,來到了棧橋,這裡風光無限好,色彩鮮明,像一幅油畫。兩岸白墻黑瓦的房屋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長長的漁民畫廊五顏六色,在蔚藍的天空下,格外的艷麗。老街是這麼的靜謐,似乎全然不被外界打擾,連貓貓狗狗也是幸福的肆意曬著太陽,嬉戲打滾,一派安寧祥和的景象。
漁村離您並不遠,有空去沿一彎青石老街漫步吧,賞一賞青磚白瓦、小橋流水的古村風貌,聽一聽歲月浮沉、濤聲內外的漁家故事,品一品臨水而坐、漁味瀰漫的柔軟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