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騎行漫記3。

騎行漫記3。

今天騎行的方向是奉賢,浦西輪渡至浦東陳行路渡口出來,從陳行公路騎行到浦錦路右轉,沿著浦錦路騎行對於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來說絕對是一種享受。這裡面重點介紹浦錦(南)路,三車道的馬路,綠化隔離帶的自行車道,兩側良好樹林,常綠的香樟、落葉的銀杏和烏桕、還有廣玉蘭、雪松、桂花,黃山欒樹、杉類、合歡等。這塊地方本來就充滿原生態的野趣,加上西側的浦江郊野公園,東側的長壽禪寺,為市民提供綠色出行、禪宗靜園等特色的休閑空間。

行程:市內-浦江鎮-南橋

距離:來回約70公里

看點:浦江郊野公園、長壽禪寺、奉賢博物館、上海之魚、古華園、二嚴寺

一個以森林遊憩、濱水休閑為主要功能的近郊都會森林型郊野公園(三號門)

臨江的濱江漫步區、森林遊休息區

長壽禪寺,曾是閔行區(上海縣)八大名剎之一。

千年古剎歷經變遷,幾度滄桑。 現在浦江鎮杜行老街東首擇地重建, 經歷輝煌與滄桑,甚是壯觀。

奉賢博物館有三個館,一是常設展廳,主要以收藏、展示和研究奉賢的歷史文化為重點
。二是定期更換的臨時展覽,如開館之作為「雍正故宮文物大展」。三是博物館對面的奉賢區

規劃展示館。

這裡面沒有太多文物類的展示,卻巧妙運用了聲光影像等各種輔助陳列方式,讓參觀者們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奉賢、了解它的古往今來。

館內有奉賢歷史陳列廳和海塘文化廳,都很有看頭,歷史性和知識性都很強。

這兩年奉賢發展的確實不錯,上海之魚就是一個集中的體現。目前還在開發中,沒有完全建好, 地方倒是很大,步行道、騎行道樣樣齊全。

上海之魚週邊除了公園綠地,匯聚了奉賢博物館,奉賢規劃展示館,青年藝術公園、泡泡公園、 雕塑公園好幾個小公園,等文化設施,是一個寓教於樂的休閑好去處。

古華公園由著名建築學家陳從週教授集江南園林之精華設計而成,構築上採集了奉賢歷史上眾多典故,歷史不短的“南塘第一橋”、“晚晴園”、“矽化木」等一大批歷史建築文物的遷入與再造,使古華公園展現了一派古樸、典雅的歷史文化風采。

清乾隆元年的老古董,距今已有三百年歷史。此橋原址在南橋塘蓮峰庵南側,一九八三年建園時,遷建於古華園內。

造型獨特的繼芳橋

雙亭橋又名同心橋,從遠處望去就可以看見橋上架著兩個亭子。

晚晴園-取意唐代詩人李商隱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園內有一蓮花池,亭池山石,迴廊相接,臨水築聽春軒,軒頂雕刻精美,眾多盆景分佈園中。

有著三百餘年歷對節白蠟樹,與一棵石榴樹盤根錯節地長在一起,人稱夫妻樹。這兩棵樹下部纏綿相連,上部各自綻放,就像人的連體,令人嘆為觀止。

大戲臺

公園裡最有價值的是從印尼巴厘山上採集的矽化木,是億萬年前侏羅紀的生長的樹,由於地球地震或大爆炸深埋在地下成為化石。木幹分成12段,不知是運輸弄斷還是挖掘時弄斷的,能保存到現在相當不容易。

二嚴寺又稱「佛閣”,始建於元代,佔地7000平方米,至今已有800餘年曆史。寺內原有一尊由百年樟木雕刻而成的千手千眼觀音立像,可惜在“文革”中被毀。 93年因市政建設遷至現址,並與江海鎮張翁廟合併。 「福智二嚴」。

整個寺廟建築群有三層,規模宏大。大雄寶殿琉璃覆頂,飛簷翹角,巍巍壯觀;玉佛樓供奉佛祖聖像,用整塊漢白玉精雕而成,重達兩噸。 2,3層還有不少小佛堂,遊客可以上到2樓,沿著長廊繞著寺廟走一圈,從各個角度欣賞這座雕樑畫棟的寺廟,曲曲折折,更覺別有洞天。

筆者深感生命在於運動,騎行也是個體力活,心肺得以吐故納新,既鍛煉了身體,也將美好景色和歷史文化收入囊中,何樂而不為!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