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陳雲紀念館。

陳雲紀念館。

是經中央批準建立的全國唯一系統展示陳雲生平業績的紀念館,地處陳雲故鄉-上海市青浦區練塘鎮。陳雲紀念館,由銅像廣場、主館、陳雲文物館、陳雲故居、陳雲手跡碑廊和文化創意街組成。

銅像廣場, 2005年6月8日陳雲同志誕辰100週年之際,陳雲銅像落成。

主館:包括序廳和三個展廳,由13個部分、49個小組組成,展覽布展面積1770平方米,總展線約為530米,圖片550張,文獻資料207件,字板30塊,實物150餘件,藝術品12件,多媒體互動展項5項,場景7處,輔助場景2處。其中,有30張珍貴歷史照片首次展出,61件實物為新增。

序廳正前方為漢白玉雕像,反映的是陳雲同志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創社會主義經濟工作時期的光輝形象,雕像用雨後春筍作為背景襯托,寓意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事業蓬勃發展。雕像兩邊種植陳雲最喜愛的竹子,象徵偉人的高風亮節。

第一展廳 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國誕生建立不朽功勛

陳雲出身貧苦,童年飽嘗生活艱辛。

1925年陳雲加入 中國 共產黨。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領導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遵義會議積極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抗日戰爭時期,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達7年之久,從理論到實踐對黨的建設都有重大建樹。 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東北軍區副政委、東北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等職務,為東北全境解放和經濟恢復,做出了突出貢獻。

第一展廳共包括投身革命、進入中共中央領導層、遵義會議前後、抗戰時期組織工作和經濟工作的傑出領導者、參加領導東北解放五個部分。展廳內圖片145張,文獻資料共有65件,實物40件,藝術品5件,多媒體展項3處,重點突出字版4塊。為了突顯陳雲在遵義會議、延安時期和堅持南滿的歷史貢獻,展廳中製作了遵義會議會址的部分樓層、延安的窯洞、大型多媒體四保臨江。

1919年12月,陳雲進入商務印書館當學徒,下圖1925年6月合影,後排右五為陳雲

第二展廳: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卓越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雲先後擔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職務,成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他長期主持全國財政經濟工作,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中國國情出發,提出許多重要的指導思想、工作方針和重大措施,為新中國成立初期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安定人民生活,為實行對糧食、棉花等主要農產品的統購統銷,為有步驟地開展對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開創和奠基,為有效地克服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國民經濟遭受的嚴重困難,並做出了卓越貢獻。 「文化大革命」後期,面對當時混亂局面對國家造成的嚴重影響,他分析世界發展的新情況,主張研究當代資本主義,利用外資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推進了對外經濟工作。

第二展廳共包括領導經濟戰線的「淮海戰役」、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開創者和奠基人、謀劃克服國民經濟困難、在「文革」逆境中四個部分。展廳內圖片95張,文獻資料共有66件,實物50件,藝術品2件,重點突出字版9塊,大型多媒體互動展項1項,多媒體展項3處。為了突顯陳雲在建國初期對穩定物價、恢復國民經濟以及對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歷史貢獻,我們佈置了大型場景取締證券交易所,陳雲在北長街辦公室一角和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解放牌汽車下線的場景。

第三展廳: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揮重要作用

1976年10月,陳雲積極參與粉碎「四人幫」的決策與爭鬥。在粉碎「四人幫」以後,他堅決支持鄧小平重新參加中共中央領導工作,主張正確認識和重新評價1976年4月5日的天安門事件,平反冤假錯案,積極支持批評「兩個凡是」錯誤方針,推動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他重新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並被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中共十三大以後,擔任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陳雲作為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同中央領導集體的其他同志一道,帶領全黨進行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科學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制定和執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黨的基本路線,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推動幹部隊伍新老合作和交替,保持黨和國家穩定,傾注了大量心血,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了重大貢獻。

第三展廳共包括參加領導撥亂反正、推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致力於新時期黨的建設、壯心不已四個部分。展廳內圖片94張,文獻資料共有76件,實物60件,多媒體展項2處,藝術品2件,重點突出字版17塊。為了突顯陳雲在中央工作會議、在寶鋼建設中以及對黨風廉政建設的歷史貢獻,我們佈置了東北組會議、寶鋼建設場景以及大型多媒體互動展項。

文物館位於主館東側,共2層,建築面積約1572平米。為維持建築風格與主館一致,此文物館設計仍由主館設計師邢同和設計。文物館一樓為開放式展覽庫房,面積約680平方米,分為復原了陳雲在中南海的會客室、書房、臥室三間房間的一角,走廊上鋪設了陳雲同志在中南海寓所的地板。二樓為文物庫房,兼備修復室、研究室、辦公室等。

陳雲紀念館精選出部分陳雲的文物,布展成《永遠的風采》陳雲文物展,展線長度約100米,共分4部分,展出700餘件文物、88張照片、3組字板。

陳雲同志的「紅旗牌」的公務專車:

陳雲故居位於 青浦練塘 鎮下塘街95號,原為陳雲舅父廖文光的家宅,建於清光緒年間。舊居坐南朝北,為傳統 江南 民居,磚木結構二層樓,底樓為廖文光開設的小酒店,二樓為居室,佔地面積46.7平方米,建築面積95.88平方米。前屋七架梁,進深4.6公尺;後屋五架梁,進深5.2公尺。南方穿斗式,硬山頂,小青瓦屋頂。陳雲二歲喪父,四歲喪母,寄養於舅父家中,遂改姓廖,兒童、少年時代他一直在此處生活、學習。大革命時期,陳雲回家鄉領農民進行革命鬥爭,多次在此開會研究,部署革命工作。解放時,陳雲故居建築和室內的家具尚保存完好。 1959年7月,被公佈為 青浦 縣文物保護單位。

陳雲故居緊靠市河邊的下塘街,是一座磚木結構的老式江南民居,總建築面積95.88平方公尺。故居臨街部分為店面,先後被陳雲的舅父用作裁縫鋪和小酒店以維持生計。店後面是兩層小樓,樓上為陳雲舅父母臥室,樓下為陳雲居住過的房間,現今故居里的陳設基本上保持了當年的原貌。

陳雲在舅父母家居住了8年(6歲至14歲),隨後便前往上海商務印書館當學徒。陳雲故居」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4月27日公佈。

陳雲童年居住的房屋。簡陋的床桌一些家具,展示在你的面前。

故前屋是廚房和飯堂。一切那麼簡單實在,在那裡養育和成長一個革命家,為中國推翻三座大山貢獻一切。

故居門口掛著兩個大紅燈籠喜氣洋洋,最吸引人的是紅彤彤郵筒,讓參觀者投寄紀念明信片。陳雲故居門口有遊船碼頭。

「陳雲故居」的正門,「陳雲故居」由江澤民題寫。 「這裡紀念館的北門,北門通往“陳雲故居”,但此門只出不進,門口有保安守衛。到紀念館必須要從匯練路上的大門進入。

陳雲與張行恭的紫銅雕像:1919 年12 月8 日,14 歲的陳雲在他曾經就讀的顏安小學班主任張行恭老師的帶領下,在此乘小船離開家鄉,到商務印書館當學徒,由此翻開了他人生的嶄新一頁。

1987年4月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陳雲同志在杭州參加植樹活動,親手栽種了這棵香樟樹。

在陳雲同志誕辰100週年之前,經浙江省有關部門的同意,於2004年5月20日,特將此樹移植到陳雲故居旁。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