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勞動節遊金澤古鎮,適逢農歷三月二十八廟會節,香客席地跪拜古橋。

勞動節遊金澤古鎮,適逢農歷三月二十八廟會節,香客席地跪拜古橋。

從金澤古鎮北區逛過一圈,來到金澤古鎮南區,已是近中午時分,走進金澤老街,它古樸得讓人驚訝,除了幾家小酒店外,幾乎沒有什麼店鋪,比其他上海周邊的古鎮少了喧嘩和胭脂氣,給人一種被時光遺忘的錯覺。而此時正值勞動節上海各大景區正是車水馬龍時,古鎮安謐得卻像一個入睡的老人。

這里相比北區,河道裡多了遊船,因為這裡遊客相對比較集中。

金澤,依舊保留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味道,小河、古橋、寺廟……讓每個來這裡的人,都感覺像是步入了水墨畫卷。

金澤被譽為“江南第一橋鄉”、“古橋梁博物館”,古橋分佈之密集、形式之豐富、年代之久遠,為其它古鎮所無法比擬。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錢君陶曾為之題寫「金澤古橋甲天下」7個大字。

這條小河是古鎮的精華,貫穿全鎮。可以搭船沿著水路遊覽,感受水鄉一磚一瓦間流露出的傳統而雅緻的風情。

金澤的橋樑非同一般,不僅數量多,而且大多是歷史名橋。至今鎮上還保存著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橋梁。這座建於宋朝鹹淳三年的普濟橋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此橋與鎮北萬安橋造型、結構、用石基本相同,同跨一河,故稱姊妹橋。當年普濟橋橋身全部以稀有石料紫石砌成,據說每當雨過天晴,橋石晶瑩光澤,絢麗多彩,整座橋如同寶石鑲嵌一般。

耳邊傳來一陣鑼鼓聲,尋聲望去,見一群著一身紅戲服的女子,舉著旗敲鑼打鼓地迎面走來。

一打聽,原來今天恰逢農歷三月二十八,每逢農歷三月二十八是金澤的特色民俗廟會。這是一支去燒香的隊伍。

從農歷三月二十六開始進行朝皇儀式。該儀式在整個江南地區僅金澤鎮存有,民間相傳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特批的。廟宇裡的神像抬出巡遊,香客席地跪拜。

據史料記載,金澤原有“六觀、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橋”,且“廟廟有橋,橋橋有廟”,它的每一座橋梁不僅各有特色,而且都與寺閣庵廟有關。然而多數都在朝代更迭之中煙滅。雖然昔日盛景不再,從古至今仍矗立於古鎮入口的頤浩禪寺和尚存的七座古橋,便可遙想當年風采。

拜完一座橋,隊伍向下一站出發。

白墻黛瓦木格窗臨水而立,烏篷船在河中悠悠蕩蕩,安靜祥和,讓人嚮往。

在這裡面看不到五花八門的特產零售店,沒有商業味,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心可以靜得下來,發發呆,想心事。

高聳的圍墻裡是當年的縫紉機廠舊址,現在作為不可移動的文物被保留下來。

這裡面既不同於朱家角的商業化,也不像七寶那般吵雜。是個在鬧市中依舊保留淳樸的古鎮,商業氣息出乎意料地淡,一切都是尋常水鄉人家本該有的樣子。

一支支燒香的隊伍敲鑼打鼓從岸邊走過,打破了古鎮往日的寧靜。

迎祥橋:是江南少有的元朝橋梁,遠望如“長虹臥波”,橋身極薄,為全國少見。比較獨特的是橋面沒有橋欄,據說,元代蒙古騎兵,經常要疾馳過橋、故橋面鋪磚無橋級、無橋欄。

最重要的是,這邊的門票是免費的哦,而且這邊知道的人少,因此平日里遊客不多,甚是幽靜,帶著一家老少來這邊散心,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放生橋:建於明朝,整座橋用青石和花崗石混合建造,充分利用了花崗石的受力特點和青石的點綴作用。

沒有喧鬧,只有古樸,放鬆心身的好去處,是不是很有沖動去一次。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