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前幾天珠珠便邀請我和小徐自駕一日遊。我們總共五個人,另兩位是珠珠的男友小周,以及她的妹妹。
我和小徐、珠珠以及珠珠的妹妹在人民廣場地鐵站入口集合,去普陀找小周。小周租了一輛電動車,榮威四人座。我們五個人坐進去有點擠。小周開車,珠珠坐副駕駛。
我們的第一站是 金山 區的楓涇古鎮,這是上海除朱家角外最有名的古鎮。之前想來楓涇玩,但一直未能成行。
金山沒有地鐵,路途較遠,坐公交車很慢,自駕遊就方便多了。約一小時便到達楓涇。這是我第一次來金山區,上海的行政區只剩下奉賢區還沒去過。
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
古鎮有售票處,但不用購票也可以進去,裡面有幾個小景點需要門票。
我們透過牌坊進入古鎮。從地圖上看,古鎮太小了。第一個景點是水邊的一條長廊,叫做楓溪長廊。長廊的一邊是一條小溪,大概是楓溪;另一邊滿是店鋪,主要是餐飲、特色小吃。因為我們來得較早,許多店鋪還沒有開門營業。長廊裡有個吳越碑,原本是春秋戰國時候吳國和越國的分界線,後來又成為江浙兩省的分界線。旁邊有一塊石碑上刻有《吳越界記》,記錄了這條界線的歷史沿革。
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
長廊的盡頭是楓涇三橋,三座橋分別為:清風橋、竹行橋、北豐橋,橋與橋之間距離不遠,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裡。在清風橋上拍照,能拍出小橋流水的感覺。可惜天氣不好,陰天,沒有藍天白雲,只有烏雲;河水發綠,不清澈,有點臟;河邊是粉墻黛瓦的民居,只是有些破舊,墻不夠白,瓦也不夠黑。這些都令景色大打折扣。
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
下了橋,我們走進一條小巷。小巷很窄,兩邊也是粉墻黛瓦的民宅。墻根邊種著綠植,主要是金錢草,還有自然生長的馬齒莧和某種瓜,不像黃瓜,可能是絲瓜。這倒是蠻有趣的。
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
我們來的不是時候,古鎮裡的許多小景點都在裝修,沒有營業。也怪古鎮為什麼不廣而告之,雖然不要門票,還是有上當的感覺。
〈iclass=\"poi_icon05\">楓涇古鎮
河邊有一座古戲臺,面積很小,據說很有歷史。此時並沒有演出,我們便坐在觀眾席休息,吃點零食。觀眾席都是木頭長凳和靠背木座椅,都是現在還挺少見的。
楓涇古鎮
程十發故居就在前面,不過小夥伴們都沒有興趣去看。於是我們經過泰平橋往回走。橋頭有東區火政會,是舊時的消防局,現在算是展覽館,裡面有舊時使用的消防器材,還有世界十大火災、中國十大火災和上海重大火災的介紹。
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們買了幾個粽子吃。這裡面的粽子個頭很大,味道也不錯。已經到了午飯時間,我們不打算在古鎮吃,這裡沒什麼好吃的,價格也偏高。出了古鎮,在入口處不遠的地方找到一家小店,點了幾個菜。菜的味道還行,只是這裡面的用餐條件真的很差。
天馬山
坐上車往回走,有點沒玩夠。附近有東林寺,但是幾個人都對寺院沒興趣。查看地圖,佘山離已經不遠,我和珠珠已經去過佘山,不想再去。於是我們最後選擇了離佘山不遠的天馬山。
〈img src=\"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19120008p8sket088F_R_800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
天馬山公園
天馬山屬於佘山九峰十二山之一,曾為上海陸上的最高點(現在是西佘山),是道教名山。山上古跡較多,我們從南門進入,遇到的第一個古跡叫做護珠塔,是座斜塔。塔的底部已經塌了一個大洞,但塔卻屹立不倒。珠珠喜歡這座塔,說是護她的。離塔不遠有一株銀杏樹,據說為宋代所植,距今已七百多年。樹乾粗壯,枝葉茂密,枝頭掛著累累白果,完全沒有老態。
天馬山公園
天馬山公園
天馬山公園
天馬山公園
〈img src=\"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36120008p8sj4p5F4C_R_800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
天馬山公園
離開護珠塔,我們沿著山路繼續往上爬。路邊一隻白毛黑尾的貓咪陪我們走了好一段路。它因為個子小,不需要走滿是石頭一點也不平整的路面,而是輕巧地邁著貓步,走在窄窄的路基條石上,速度並不比我們慢。
走到半山腰,珠珠和男友坐下來休息,吃點零食,再也不肯走了。貓咪被零食吸引,也不肯跟我們走了。於是我們兵分兩路,珠珠和男友留下來餵貓,之後返回南門取車,並把車開到東門去接我們;我和兩個小的繼續登山,最後從東門出去與他們兩個會合。
天馬山公園
天馬山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積最大的一座,山路兩邊滿是林木,尤其是竹林異常青翠,十分養眼。難怪古人會說「不可居無竹」。
山頂有一處正在維修的祠堂,我們進去後很快便出來了,之後開始下山。
天馬山公園
天馬山公園
下山的路上有一處廊亭,名為臥松亭,可是附近並沒有看到松樹,不知道這名字是怎麼來的。臥松亭旁邊是一座墓地,名為三高士墓,埋葬著三位代文人楊維楨、錢惟善和陸居仁。
離開三高士墓,來到形狀奇特的留雲閣。說是閣,卻更像亭,而且是分為上下兩段的。或者更準備地說,上段像亭,下段像閣。還真是頭一次見到這種形狀的建築。有關這棟建築的資料實在太少,網上也查不到,不知道什麼來歷。
天馬山公園
天馬山公園
天馬山公園
天馬山公園
天馬山公園
天馬山公園
珠珠和男友已經將車開到東門,催促我們下山了。我們於是加快腳步從東門出來與他們會合。兩個小的一路連跑帶跳,毫無倦意,我老人家可有點吃不消。
天馬山面積不算大,但我們匆匆一過還是太快了點,許多景點都沒有走到。只能以後有機會再說了。
天馬山公園
廣富林遺址
驅車離開天馬山,我們前往松江大學城 ,打算在那裡找個地方吃飯。路過廣富林遺址,我們都被這里奇特的建築吸引,於是停車下去拍照。
廣富林這裡曾考古發現新石器時期的遺跡,因而名聲大噪。現在遺址發現地正興建公園和展覽館。這裡面的建築極有特色,建築物在水上,只露出屋頂,彷彿被水淹沒似的。遺址的建設尚未完工,還未對外開放,真想看看內部是什麼樣子。
廣富林文化遺址
〈iclass=\"poi_icon05\">廣富林文化遺址
結束
離開廣富林,我們到大學城旁邊的萬達廣場聚餐。因為是暑假期間, 大學城 裡的學生很少,街道空蕩蕩的。剛拿到駕照不久的小徐得以在小周的指導下練習了一回。
聚餐之後,我們開車返回市區,結束了一天的自駕遊。這一天的旅程很順利,只是天氣不好,楓涇古鎮又因為裝修,有多個景點不開放;遊天馬山又只是匆匆一過,不免遺憾。不過總的來說今天玩得還是挺開心的,我們都表示以後有機會還要出來自駕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