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藝術裡的小天地,博物館裡的大世界-魔都金剛博物館掠影。

藝術裡的小天地,博物館裡的大世界-魔都金剛博物館掠影。

博物館之於生活

博物館早已不是大家傳統觀念裡,手拿門票去看那一件件陳列在櫃子裡、高高在上又遙不可及的文物。

在魔都,週末閑暇時去博物館看個展,早已成了生活日常消遣。也有越來越多各種形式,各種主題的博物館在魔都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覆蓋著大眾與小眾群體的審美需求。據不完全統計,上海一共有131家博物館,每年5月的「國際博物館日」也是大家空前關注的城中大事。

作為不折不扣的一名“博物館控”,逛博物館早已是我的生活常態。金剛博物館是我今年參觀的第20家博物館/展覽館/陳列館/紀念館,也是能進TOP3的展館之一,因為它極大程度上顛覆了我們對去博物館只是為了看展這樣的固有印象。金剛博物館雖然地處大浦東的「犄角旮旯」裡,但是依舊酒香不怕巷子深,值得專程探訪。

別有天地的新派江南

金剛博物館的門匾是泰會生活,作為泰會生活文化園的一部分,我們在入口處就能感受到這來自高墻大院的庭院深深。泰會生活以引領中國式生活方式,傳播中華文明價值為核心理念,融合藝術博覽、茶文化、古建築等元素,營造茶、禪、藝術相融合的中式生活體驗空間。

佔地20,000平方公尺的金剛博物館,是目前上海最大的民營博物館,老廠房經過改造煥然新生,成為別具一格的藝術殿堂。

入園後,外部建築皆是白墻黛瓦的徽派風格樓宇,還是造型別致,一看就是經過專人打理的古樹名木,這裡將古代文人雅士含蓄雅緻,恬淡自然的生活方式帶給大眾;呈現一場藝術修心的饕餮盛宴。

還未真正進入室內陳列區域,戶外區域早已呈現了賞心悅目的江南水岸美景。金剛博物館已收救修復近500餘套徽派古建築,其中的6座古建,如今安置在文化園一角。飛簷翹角,花木扶疏,馬頭墻高聳,木質小橋蜿蜒於河面,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很多人不知道,餘秋雨先生題寫的「金剛博物館」五個大字,也是入門前的看點之一。

金剛博物館作為泰會生活文化園內最大亮點之一,現擁有文玩、書畫、雕塑、當代藝術、石雕、文玩、古建築等各類珍稀藏品展品40,000餘件。包含近現代大師館、油畫館、古代石雕館、海上畫派館、雕塑館、翡翠館、精品翡翠館、文房古董館、玻璃藝術館等十大展館,集展覽、學術、收藏於一體。

遊客服務中心所在的大廳,氣派恢弘如飯店大廳。這里四通八達,通往各個展廳;而我們的藝術欣賞探索之旅,也從這開始。

海上畫派館|畫紙上的海派傳承

海上畫派館是我們的第一站,館內陳列了從清末到當代,各個時期的海派藝術大家經典作品,客觀反映了上海地區國畫的傳承與發展。海派繪畫發展根植於江南吳越文化,並融入了西方繪畫語言,呈現出海派獨有的文化特色。雖然金剛博物館內還有油畫館,近現代大師館,但是海上畫派館還是值得單獨成一館,凸顯海派繪畫的獨一無二。

上午剛開館的時候,偌大的展館裡幾乎沒有太多遊客,清靜的環境特別適合用來鑑賞畫作、品讀作品背後的故事。展館內區域分隔大氣,大面積的留白,讓顧客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櫥窗內的畫作上。

館內的鎮館畫作,就是豐子愷的這副《無量壽佛》了。曾經看過豐子愷的漫畫展,這幅畫延續了豐子愷一貫的風格,個人風格鮮明;這幅畫為豐子愷應學生羅良能之請為其母作壽而畫。畫中無量壽佛盤膝坐崖畔,披袈,手捧寶珠,背負團光,上有蒼松橫伸,下繞浮去,構圖嚴謹。且佛相開臉慈祥,擬人化處理,對應了所題“永示童相”,亦喻長春不老之意。

黃山壽的多軸《工筆人物》,也是館內重量級的展品之一。畫面疏密有致,結構井然有序,聘聘婷婷的古代仕女或低眉淺笑,或執扇而立,傳神而靈動。

籃中《壽桃圖》,出自上海著名廣告畫家謝之光,寥寥數筆,形神兼備。

這些作品以畫家的出生年月分析,從1871年出生的趙叔儒,到1958年的陳琪,年份跨度近百年。知名畫家如吳昌碩、陸儼少、唐雲、謝稚柳、程十發、賀天健、陳佩秋到施大畏、韓天衡、韓敏等,這些作品較為客觀反映了上海的中國畫傳承發展的脈絡。百年海派繪畫的精華,都躍然在這方寸之間。

茗約茶博館|燦若星河的一葉一世界

茶文化一直是金剛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展館之一的茗約茶博館是其中重磅級的,也是讓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處。茶博館分為茶器、茶展陳區,是上海地區種類最齊全、收藏最豐富的茶博物館。就算不在金剛博物館內,茗約茶博館放到外面單獨成館也絕對沒有問題。

前半部展廳介紹了茶文化在中國的演變,以及茶具、茶器的展示。縱觀中國的茶文化,啟蒙於三國,萌芽於兩晉南北朝,形成於唐,興盛於宋,普及於明清。宋代《夢粱》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點出了宋代文人雅緻生活的“四藝”,將日常生活的飲茶提升至藝術境界。

宋代是茶文化的黃金時代,獨特的點茶方式及鬥茶風氣的盛行,把中國飲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極致。茶博館內還展示宋代點茶的工具:茶筅,茶勺,茶盒,分茶勺等器具。不過宋代真正點茶的器具多達12件,這點也簡化了。

這裡面還收藏了日本、中國臺灣地區的鐵壺銀壺,它們錯落有致地被安放在櫥窗內,不動聲色得彰顯器物之美。有些茶具看著就獨具質感,晶瑩剔透,用來泡茶煮茶肯定「如虎添翼」。

茶博館內還有一處中式木構建築,飛簷翹角,木雕栩栩如生,有了燈光的裝飾,莊重大氣的中式美學讓現代化的博物館展陳視覺更為豐富多元。

館內的茶仙子還參加過進博會中法豫園茶敘會,為領袖與外國元首奉茶。這裡面還特別展示著當時她穿的衣服、用的器皿和茶餅。

展館的後半部為體驗區,在相應時節也會舉​​辦相關主題的茶會和茶會活動,可容納100-280人。展廳四周展示雲南百座茶山基因庫、十大非遺傳承手工茶等,氣勢恢宏,源遠流長的茶文化燦若星河;從科普式參觀到實踐體驗,遊客在茶博館能充分地領略中國千年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改革與創新。

水晶藝術館|天人合一的玲瓏剔透心

金剛博物館水晶館,匯聚國內著名工藝大師對其精心雕琢,致力給人們帶來一場盛大的水晶雕刻欣賞體驗。晶瑩剔透的水晶最受年輕女孩的青睞;特別是這裡的水晶在國內著名雕刻師的手下,水晶的靈性和神韻更是躍然於眼前,栩栩如生,似有鮮活的生命一般,盡顯水晶之純凜靈動。

水晶藝術館雖然不大,藏品也是貴精而不貴多。來了這裡,才知道水晶還有那麼多種類,草莓晶,鈦金,綠幽靈等;這些都賦予了水晶多變的色澤或紋理。金剛博物館作為館藏陳列的這些作品材料品質稀缺珍貴、人物造型生動自然;細心觀察,你會發現這裡面的水晶雕刻作品大多為宗教題材,比如上圖的《靈山法會》。

《女媧補天》就是一件草莓晶的水晶展品,傳統技藝技能大師劉凌峰的作品。形態逼真、惟妙惟肖,色彩過渡帶來的美感讓對水晶不了解的人,都覺得分外好看。

臥佛、彌勒佛、千手觀音等常見宗教題材,透過水晶這一題材來展現,佛教本身的「空凈」境界被詮釋得恰如其分。用心打磨一塊珍貴的水晶石,目的不是為了展示技藝,而是為了將水晶生命本身所承載的宇宙之光煥發出來,並在心靈深處與之對話,達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水彩畫館|用透明色彩的時光記錄者

水彩畫館的佈置有些類似海上畫派館,別看展館不大,卻是很多人來金剛博物館之前最期待的一個展館。

水彩畫是最早傳入中國的西畫品種,在中國非常普及,也很有人緣,深得文人、知識分子的青睞。與油畫相比,水彩畫雖尺幅較小,但在中外繪畫史上,也有過引領潮流、影響繪畫進程的貢獻。

本館展出了一生從事水彩畫的專業型的五位畫家:張眉孫、李詠森、潘思同、雷雨、哈定所作的百餘幅作品。

水彩畫不僅是普及繪畫知識最簡易的工具,也是藝術家創作畫稿、設計稿的便利工具,作為獨立的畫種,具有自身的歷史和審美價值。水彩畫館所展出的作品題材涉及城市風光、田園景色、生產建設場面等等,反映了時代的面貌,也體現出全國各地發展變遷的歷史軌跡。

上圖為李詠森的《江南水鄉》。

這五位藝術大師為中國第一代水彩畫家,他們的作品如此有系統和完整地公開亮相,一方面,給我們提供了足以代表中國水彩畫在20世紀40至60年代發展史的珍貴的實物資料,使我們有機會充分了解這些前輩藝術家水彩畫作品的創作面貌,繼而對他們作品的價值能有更充分的認識。

雕塑館|被定格的生命

雕塑館展出的是中國老中青三代雕塑家創作的八十餘件作品。反應了中國近現代雕塑的發展情況,包含現實關懷、抽象表現等類型。雕塑館收藏的作品也反映出近半世紀來,在城市公共環境和當代藝術中湧現的優秀作品。

《大地之子》,人物造像生動,表情肅穆安詳。可能是戰爭年代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個片段;卻在作者新的視角下,被生動還原了。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敬慕,是人性的最終回歸。

略感現代的雕塑手法與材料運用,主體卻是三位清宮宮娥,古今的碰撞與互相詮釋,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

特別引人矚目的一組雕塑,還有微縮桌椅這樣的裝置陳列。老者們動作各異,表情卻一律平和安詳。也是是午後閑聊,也許是等子女們歸家,也許是鄉村生活最日常的一瞬。淳樸寧靜的鄉村氣息,也是作者對滄桑歲月的凝視,對純粹生活的嚮往。

雕塑名家魏小明的作品,名為《開拓者》的雕塑極具男性的力量感與生命力,充滿張力的動作與身體姿態也在悄無聲息中點了題。

這個雕塑很有趣,在指定角度,無論你怎麼變換位置,它都在watching you...

翡翠館|神仙難斷不敵匠心獨具

翡翠,也稱翡翠玉、翠玉、硬玉、緬甸玉,是玉的一種。中國玉器雕刻絢麗多姿,精美絕倫,在世界上聞名遐邇,素有「東方藝術奇葩」之美譽。金剛博物館的翡翠館匯集了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玉雕大師們的經典藝術作品。展品以高端翡翠擺件為主,用料奢華,匠心獨具,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獨創性,代表了當代玉雕藝術的最高水平。

時代在進步,翡翠早已不是上了年紀的長輩才喜歡的老古董。許多年輕人也會為自己物色一些造型別致、新奇的翡翠飾品,展現自己的個性。因此,我們逛起翡翠館前,除了驚訝這裡翡翠收藏的雍容華貴,也是帶著自己的興趣與喜歡在看的。

和水晶館一樣,這裡面的展品主題,也以宗教佛像為主。蓮花觀音像顏色勻稱,質地光潔。腳踏蓮花,體態優美。手持大朵荷葉鮮綠欲滴,為整部作品的點睛之筆,恰到好處。

翡翠玉碗在射燈的照明之下,顯得通透飽滿,色澤分外有人。這裡面的翡翠展品繁多,時間關係沒能一一細細品味;對於翡翠感興趣的朋友,估計在這個展館就能看上小半天的了。

油畫館|憶往昔崢嶸歲月

油畫館陳列了中國各時期頂尖油畫家,從近現代到當代的代表作品,作品件件堪稱經典。其中有上世紀老一輩印象派風格的作品,有油畫大家陳逸飛的上乘之作。有中國八大藝術院校等院長的精品之作,有藝術學院教授的中堅力作,還有當代青年實力派畫家的槓鼎之作,按中國美術編年史嚴選,極具學術性,當代藝術作品高度完整,保存完好。也是金剛博物館富有獨特魅力的場館之一。

比起水彩畫館,油畫館的館藏畫作開面大上許多,空間也更寬敞明亮,佈景都是低調的深藍色系,讓觀眾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油畫上。上圖為館內佔主要位置之一的畫作。

曾經的風流人物,這些千古帝王,你能透過衣著,準確說出他們的身分嗎?

我們去金剛博物館的時候,油畫館正在舉辦“崢嶸歲月油畫特展”,因此許多畫作都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重讀歷史,讓現今的我們得以緬懷曾經那段崢嶸歲月,感悟過去與現在之間的連結。

比較遺憾的是沒有看到陳逸飛先生的《周莊》,留到下次再來看吧!

博物館裡品茶香|禪茶一味的醒悟之旅

金剛博物館裡有各具特色、大小不一的茶室若干,來這裡逛展之餘,品茶不是不容錯過的體驗。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先前說,金剛博物館提供給觀眾遊客的不僅僅是單一的看展,而是一種將藝術融入日常生活。對博物館的固有印象,也在這裡被刷新了。

靠近展館的茶室能看到中庭的風景,最適合逛展之餘的片刻小憩。這裡面有受過專業系統培訓的茶仙子,一舉一動,都體現了中國源遠流長茶文化沉澱出來的精髓。在這樣的環境中,茶,也不只是茶了。

4樓茶室外還有個被佈置有枯山水景觀的空中庭院。去過日本神社寺廟的,應該都對枯山水不陌生。有中國傳入的禪宗思想在日本演變後,極大程度影響日本的庭院設計。枯山水庭院便是日式庭院的一張名片,置身其中,彷彿一股股禪意和寧靜,在現代都市的喧囂中,擁有這樣一片小天地,讓自己的身心充滿寧靜,閱讀、品茶。因此金剛博物館的茶室外有這樣一處枯山水,對於品茶愛好者真的是「踏破鐵鞋無覓處」了。

在參觀了幾個茶室後,我們最終選擇在瑞貢坐下品嚐。這是一個古色古香的仿古徽派院落,長條茶桌安放在院落的天井位置,頂部有自然採光。這個茶室本身就是一處可以好好欣賞的仿古建築,雕樑畫棟,玲瓏精緻,一如古時氣派顯達的大戶人家。

茶仙子的茶道表演,每一步、動作都彷彿曾做過千百遍,熟捻於心。一套茶道表演如行雲流水,從容、自然,且讓茶發揮至最佳境界。讓對面的茶客也端坐靜默,被這「禪茶一味」的氣場所感染。

我們品了兩款茶,一款是悟源澗肉桂,是福建巖茶的一種。除了有我們品時喝到的巖茶那種香馥甘醇的味道,還特有有一種烘焙過的香氣作為加成,果香濃厚,香味霸氣十足;喝第一口就能發現其特別。

另一款是雲南古樹普洱茶,醒悟也是先前進博會領導人們茶敘的同款茶。比起一般的普洱茶,這款茶的茶湯顏色並不濃深,保留了古茶樹的蜜香和果香,回甘如三日繞梁,也更加耐泡。

古人的生活無法複製,古典的生活態度卻一直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在這樣的環境裡品茶,同時也是在體驗中國的文化。

食在泰會|餐桌上的五湖四海

既然是不一樣的博物館之旅,除了品茶,自然也要享受博物館自帶的美味了。我們的午餐選擇在泰會生活文化園裡的泰酒店,酒店自帶餐廳,餐廳的出品給我們帶來了意外之喜。

一桌幾乎都是硬菜,並且匯集了五湖四海的美味。有本幫的紅燒肉,醬蟹,魚頭豆腐湯;還有粵菜的蒜茸粉絲蒸蝦,川菜裡的水煮魚,麻辣牛肉等,每道菜都不踩雷,跨越多種菜系,讓吃貨一次性吃過癮。

砂鍋裡鮮美的魚頭豆腐湯,作為一頓飯的ending實在太溫暖美好啦。

住在泰會|毗鄰博物館的新中式飯店

如果你覺得想在博物館內逛上一整天,又不想趕著回家的話,大可以在博物館後面的泰酒店住一晚;也在泰會生活文化園內。也就是說,和生活有關的,吃、住、行、遊,這裡面一樣不少。真正地把「去博物館看展」融入了我們最日常的生活。

飯店是新中式的風格,和博物館的風格一致。雖然沒有過多對外宣傳,但是裡面的設施卻讓人覺得意外很不錯。尤其典雅大氣的新中式風格,應該能讓來看展的文藝青年們很喜歡。

逛在泰會|文創是博物館的「伴手禮」

有了故宮文創的先例,似乎時下博物館都在搞文創,金剛博物館自然也是如此。旅行要帶伴手禮回家,博物館之旅自然也要帶特色文創回家啦!金剛博物館的文創商店就在1樓大廳的旁邊,店鋪不小,種類豐富,值得熱愛文創的朋友好好逛上一番。

這裡面有比較昂貴的瓷器、茶具,也有相對平價的書籍、手機殼、冰箱貼、徽章等。大家可以做到“豐儉由人”,挑選自己喜愛的文創產品。例如我在博物館體驗了這裡面的茶文化後,對茶仙子系列書籍比較感興趣。

許多國風類店鋪最愛的「千里江山」元素,儼然文創界的大IP,扇子是最常見的文創形式。包邊團扇用來裝飾、自用兩相宜。

日本正絹放在燈光下簡直是流光溢彩,美輪美奐;看到金剛博物館的一些茶室裡拿它作為桌旗,也是和中式茶具相得益彰了。

實用攻略

地址:上海浦東新區園中路888號

交通:16號線野生動物園站,出站後換成公車1095路,到「園中路園順路」站下車

博物館因為在郊區,但是有免費的停車場,且停車位充足,非常建議大家自駕前來,時間夠的還可以去附近的其他景點轉轉。

門票:100元(學生、軍人、60歲以上老年人半票/學齡前兒童、70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免票)

開放時間:9:30 —17:30(17:00以後停止售票)

配套設施:免費導覽(每週六14:00)、母嬰室、嬰兒車租借、輪椅租借等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