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去上海走一走,看看大都市的風情,也想到週邊水鄉古鎮轉轉。我們是三口之家,兒子小寶已經讀小學4年級了,剛好也需要開開眼界,以後寫文也可以有親身經歷的素材。考慮到2020年春節來的早,也不想元旦和聖誕去湊熱鬧,所以考慮再三,挑了一個週末,週六一早坐高鐵從合肥去上海。
12月7日的一大早,我們一行準時登上去上海的G7434高鐵,很快過了無錫和蘇州,9:50多就到了上海虹橋站。 本來計畫第一天去周莊水鄉,吃吃萬三蹄髈,隔天在上海市中心逛逛,喝喝下午茶。這樣一天在鄉村,一天在都市,可以避免審美疲勞。
出了虹橋站,我就聯繫了包車的司機吳師傅,準備直接開車去周莊。上了車,聽說我們去週莊,吳師傅直搖頭,他說周莊目前太商業化了,已經不像從前那麼有水鄉味道了,加上門票一個人就要100元,三個人300元不太劃算,有點小貴。 不如去另外2個古鎮,青浦金澤和崑山甪直,隨便我們選,都不收門票的,而且目前遊客不算太多,周莊有的小橋流水人家這些,其實在金澤和甪直都看的到。
想想也對,還能一下子省300元,我就說先去近的一個看看吧。
吳師傅說金澤比較近的,就先去那裡吧。車子直接上了高速,沿著G50國道開了45分鐘左右,就到了金澤古鎮,就在滬青平公路邊上。
進鎮沿金溪路往裡走,鎮門口也沒有收門票的跡象,過了一座金溪橋往右轉,就看到水鄉的模樣了,平緩的河流,安靜的石拱橋,沿河的枕水人家,青磚黛瓦,錯落有致,就像電視裡放的一模一樣。 沿河的小路都是石板路,幹凈異常,路上人非常少,感覺心一下子可以靜下來的。這裡,即使在周六的早晨,也是遊客稀疏,完全沒有商業化。
據說金澤是有名的橋鄉,有「江南第一橋鄉」美稱,小鎮裡有著跨越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所建造的七座古橋,每座橋都是一段歷史,她們靜靜地橫臥在清澈的水面上,說著自己的故事。小鎮淳樸自然,幹愜意,我們沿著古鎮裡小河邊走過一座座風格各異的小橋,十分的舒服愜意,全身心的放鬆。
走過第二座橋的時候,看到橋堍有遊船可以乘坐,一船收60元,我們3個人就包了一艘木船,其實一個人才20元,感覺還行。
小寶高興壞了,上了船就到船尾,看船老大怎麼用竹竿掌船,第一回坐這種烏棚船,感覺就像在魯迅的小說裡一樣。
小船慢慢地滑行,兩邊的沿河樓房慢慢退去,時光像靜止了一樣,陽光微醺,感覺一種祥和的氛圍,看著小寶和老婆滿意的神情,感覺一早從合肥飛馳而來,4個小時就能出現在水鄉古鎮上,真是太享受了!
不一會兒,上了岸,沿著小路往回走,路上有很多老人都在曬太陽,很少看到年輕人。一打聽,原來鎮上的年輕人嫌古鎮太安靜,沒有什麼娛樂活動,都到青浦或上海打工去了, 留下來的都是戀舊的老一代。後來,老人說,鎮上有棵古銀杏,700多年了,應該去看一看。
原來在離碼頭不遠的地方,有個古寺“頤浩禪寺”,這個季節寺裡的銀杏葉子全變金黃色了,整個樹通透發黃,金光閃閃,就像一個發財樹一樣。記得西安有千年網紅古銀杏,其實這棵金澤的古銀杏同樣奪人眼球,一點也不輸給西安的。
這棵銀杏的地上,厚厚的鋪了一層銀杏葉子,感覺就是一層金色的地毯,漂亮極了!完全可以成為網紅打卡地,難得的是,還沒有太多遊客來,否則拍照也要排隊了。
寺裡的門衛說,給小寶帶幾片落下的銀杏葉回去,可以當書簽,還有給小孩避邪的功能,真的不錯,感覺挺運氣的,這個伴手禮真的是有福氣啊!
逛著逛著,不覺已經到了中午,鎮上好像也沒有幾家飯店的樣子,我就打電話給吳師傅,問他有什麼推薦。他說輔路的小巷子裡,有個當地的飯店不錯的,之前他去過,老闆是個女的,叫週二姐,兼做大廚,菜都是本地水鄉菜。我們就進了那個門面很小的飯店,裡面也沒有菜單,就是看菜點單,有什麼吃什麼,不過蔬菜和魚,看上去蠻新鮮的。我們三個人點了幾個家常菜,白斬雞,糖醋小排,塘醴魚豆腐湯,蒜蓉空心菜,竹筍烤肉,還不錯,上菜很快,我們三個人還弄了一個小包間,舒舒服服吃了一頓中飯。最後一結賬,才128元,平均一個人才40多,真心不貴哦,內心感覺有種賺回來的感覺。 平時要是在旅遊景點,要嘛難吃,要嘛死貴,既便宜又好吃的,實在太少太少了。
吃好飯,已經2點了,感覺還早,就問吳師傅甪直有多遠,他說大概50公里。 感覺也不太遠,就一路開過去了。
路上也不堵,三點不到就到了。甪直古鎮,感覺有點規模了。
進去的大門口,有個怪獸的雕塑,還有甪直古鎮的石碑和照壁,邊上有個很大的停車場,左手邊是個遊客接待中心。
穿過遊客接待中心,就是古鎮的景區了。
在遊客中心裡面,有賣遊船的門票,我過去看了一下,一艘船要150元半小時,也是8個人以下的座位。這要比金澤的貴了足足90元吶,還好先去了金澤,感覺又賺回來了!心裡感到一陣小慶幸。
直接從景區大門進去。古鎮很乾凈,一進去就看到怪獸甪端,有個開闊的小廣場,算是甪直鎮的正門。
進大門是不用買門票,進了景區,那些所謂的景點,例如:沈宅、保聖寺、葉聖陶紀念館、江南文化園,才需要買門票的。我們也是隨便走走,走到哪裡算哪裡。
進入景區便彷彿展開了歷史畫卷,葉老筆下《多收了三五斗》裡的萬盛米行,腦海裡浮出那擠擠挨捱的綾米敞口木船,還有帶著氈帽的佃戶和陰陽怪氣的米行帳房,深感舊時的農人生存不易。坐在河邊長廊小憩,觀望河道裡船娘搖擼行船而過,河面上泛起一道水轍。
甪直古鎮沿河並行為街,河西、河北為上塘街,河南、河東為下塘街。 一般街面寬2.5—5公尺。與河垂直為巷,一般寬約1—3米,最悠遠的巷子長達150米,裡弄內的房屋有3進、5進、6進,最深的還有7進。 街巷以石板或彈石鋪成,流水通暢,雨停路幹。街道兩旁商鋪林立,當地小吃,餐廳比比皆是,又似看到舊時繁華。
甪直明顯的,要比金澤熱鬧的許多,人流也多很多,但是水鄉古鎮的氣息還在,讓小孩子感受一下,也是不錯的,江南的水鄉還是有人文氣息,河流、小橋、碼頭、木船、往來的木船,都是內陸城市看不到的景緻。 看著這些場景,就感覺這是傳統有人文內涵,平緩的一點也不急躁,多讓小孩子感受一下,要比待家裡猛打電子遊戲好多了。中國式的審美,就是這麼平平淡淡的,慢慢感受出來的。這個也不太好形容,反正站在河邊,能感受到那種氣場就是不一樣。
小寶走累了,就買了一瓶烏龍茶喝喝,在沿河的石凳上歇了一小會,老婆順便在旁邊的醬園買了甪直蘿卜乾一袋,6元錢,據說是甪直的特產,回去可以炒毛豆吃。
大概5點半左右,基本上逛了差不多了,天色慢慢暗下來了,準備回賓館去了。
在車上,和吳師傅聊了聊甪直,問他晚飯有什麼推薦,他說甪直屬於崑山,這裡的奧灶面最最有名了,其他地方吃不到的。那也好,既然來了也就去嚐嚐。
吳師傅開車去了鎮上的一家麵館,門面比較乾凈的,點了三碗奧灶鴨麵,另加了每人一大塊燜肉,一共90元。 紅湯白面,熱騰騰的一頓飯,還挺實惠的。
吃好後打到回府,直奔賓館。預定了福泉路上美居酒店,離地鐵口非常近,環境也不錯,附近商業設施一應俱全,算是性價比不錯的。主要是第2天,出遊靠地鐵,可節省不少時間和精力。
第一天算下來,基本的開銷就是:包車費,金澤的船費,中午的四菜一湯和晚上的麵條,沒有太多花在景點門票上,但是也去了2個水鄉古鎮,坐了遊船,算是性價比不錯的。
現在想想,不去周莊也許是對的, 水鄉古鎮都差不的,但是周莊的門票的確有點高了。
自己包車還有個好處,經過哪座橋想拍照,可以過去,停下來盡管拍,這點比較隨意的。
司機吳師傅,算是路線熟悉的老駕駛了,人也比較隨和的,推薦的地方真的蠻不錯的,這點還是挺幸運的。
第二天,在飯店吃過早飯,準備到市區逛逛了。
早上8點半退房,把行李寄放後出門,在賓館對面的地鐵2號線坐車,很快就到了人民廣場站,出來後到市百一店門口,有小火車可以做到外灘,一個人6塊。 小孩比較喜歡的,小火車是在步行街上穿梭,兩邊都是商店,感覺就是在:Window Shopping.
終點站在南京東路河南路口,再往東走10分鐘就是外灘了。
外灘是上海的標志性景點,無數的電影、電視劇裡都有她的身影,是最具上海城市象徵意義的景點之一。 它的東側是黃浦江和外灘新堤岸,外灘西側矗立著各種風格迥異的中西建築,近百餘年來,外灘一直作為上海的象徵呈現在世人面前,她是近代上海歷史的縮影。 外灘真的很美,很漂亮,可以滿足上海的一切幻想,就是電視拍的那樣,一點沒有誇張。來到上海的人都會去外灘,在外灘除了可以沿著外灘的長堤慢慢欣賞對岸的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中心等上海標志性建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欣賞一下外灘沿岸兼具了各國特色的萬國建築群。 這是一個很好的打卡見證地,對面東方明珠塔,上海中心,江景,微風,遊客,一切都顯得那麼和諧搭配。
沿著江岸線走著,你會發現不少年輕或年老的情侶(當然還有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有的面帶微笑,有的則相互攙扶著在欄桿前合影,背景是魔都的象徵,璀璨繁華、高樓林立的陸家嘴,來到這裡的人無論是誰都會在這裡停留,除了後面美麗的風景,還有那些展現恩愛的情侶們。江風習習,憑欄臨風,這裡是了解上海最好的窗口,背後是百年老外灘,眼前是上海近三十年飛速發展的縮影,時空猶如再此交匯,望著一江江水東流去,不禁讓人感慨時光變遷,日月穿梭。
小寶第一次來外灘,異常興奮! 特別是看到幾個白色的海鷗在江面劃過,他瞪大了眼睛,看了老半天,孩子非常喜歡這個地方,趴在江堤的欄桿上待了好久。
剛好邊上有個旅遊團過來,有個導遊這樣介紹到:站在外灘的江堤上,面朝浦東,背靠浦西,後面是上海的過去,十里洋場,英美租界;前面是上海的未來,浦東陸家嘴,國際金融中心。過去、現在、未來在這裡交匯,你就在歷史的進程當中!
講的真好,我一句不拉的記下來,存進了手機裡的記事本裡。
小寶要是能把這段話寫進他的作文裡,那真的是金句了!不是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麼,真的要多出來走走,開開眼界,多看多聽,才能豐富自己的視野!
穿過陳毅廣場、上海人民英雄紀念塔、外白渡橋,再往右手邊馬路對面,有一座5層的石砌混凝土磚木混合結構的酒店,這個就是浦江酒店,之前也被叫做「禮查酒店」。這家飯店可不簡單,1846年由英國人Richard創辦,之後於1860年易主由英國商人史密斯接手,易主後飯店的五金設施有很大提升,許多當時西方技術在中國的第一次呈現,都是在這個飯店,像是電話、電燈、電影、自來水等。
曾有許多名人來這裡光顧,如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哲學家羅素、科學家愛因斯坦、喜劇大師卓別林等。 1922年,愛因斯坦曾住在304房間,並接獲服務員送來的海外電報,告知他獲得諾貝爾年度獎。 1931年,卓別林到各地旅遊,路過上海時,他就住在禮查飯店。
穿過裝飾的富麗堂皇的大堂,可以到樓上參觀一下,內部的裝修,和80年的風格保持一致,暗暗的木地板和墻角,修舊如舊,給人一種往日舊上海的感覺。我突然想起了,多年前的一部熱播港產電視劇“上海灘”,感覺這裡就是許文強、丁力曾經大展身手的舞臺。
小寶在這個飯店裡,還看不明白什麼,但是,上海就是這麼一個充滿歷史傳奇的地方,他長大了會懂的,現在來感受一下也好,以後可以慢慢回憶。
轉眼到午飯時間,對面有家海鷗酒店,還有靠江的景觀座,就在這裡解決了午飯,點了幾個上海特色菜:熏魚、八寶辣醬、清蒸鱸魚、響油鱔絲、揚州幹絲,還有一些飲料,總共花了近360元。
午飯後,沿著蘇州河邊的綠地一路往西走,正好消化消化。沿河都是之前的老廠房,現在都改成賓館和設計中心了,弄的都比較現代化了。走了不遠,就是地鐵10號線的車站,坐2站就到海倫路站。
出來後,沿著哈爾濱路,再看看手機導航,就到了一個有趣的地方:1933老場坊。
上海1933老場坊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場改建而來,是上世紀30-40年代遠東最大的屠宰場地。 1933年,由工部局出資興建,由著名英國設計師巴爾弗斯設計。整體建築為古羅馬巴西利卡風格,而外方內圓的整體結構也暗合了中國「天圓地方」的傳統概念。
這裡也是上海經典的影視劇取景地之一,許多影視劇和綜藝節目都曾在此取景。
如今已成為滬上知名的時尚表演、話劇演出、新品發布、展示、交易、設計、服務、消費、休閑的中心。
舊場坊內,樓道交錯,各個角落都有小通道,四通八達,縱橫交錯,就像一個大迷宮,小寶在裡面跑上跑下,玩的不益樂乎。
逛了一會,就到三樓的一個咖啡館,買了杯澳白咖啡嘗了嘗,這裡老闆從澳大利亞來的,比較懂手沖咖啡,都是現磨的咖啡豆。前臺的小姐姐非常熱情,看到小寶滿頭是汗的樣子,立馬給他倒了杯白開水,感覺很有人情味的樣子。
咖啡室外面有空地,可以坐在那裡發待一會兒。感覺這個地方,能讓心情靜下來,也沒有太多遊客,挺好的。
轉眼到了4點半,從舊場坊出來,看到右手邊有做小橋,橋邊有個點心店,就買了些上海小籠,這個店也是沒有名氣,應該是做週邊居民的生意,但是做的小籠也不錯,湯汁飽滿,肉餡很多,沾點米醋,非常入味!
填飽肚子之後,就準備打道回府了,還是在海倫路坐地鐵10號線,終點就是高鐵站,20:13分,準時上了G7596 高鐵,啟程回合肥了。
小結一下:這次2日週末遊,行程安排比較合理,既有水鄉風情,也有大都市的經典打卡地,不太累也不折騰,比較輕鬆愜意,適合三口之家或小兩口出遊的,時間安排剛剛好,充分利用了週六和週日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