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參觀和平酒店博物館。

參觀和平酒店博物館。

和平飯店是上海市地標建築,位於上海黃浦區南京東路20號,處在南京東路與外灘中山東一路的交接之處,它是由猶太富商維克多·沙遜爵士花了500萬兩白銀建造的,建成後的大夏以沙遜家族的名字來命名的,屬於芝加哥學派哥德式建築是上海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間現代派建築,擁有最具特色的九國特色套房及眾多別具特色的餐廳、宴會廳、多功能廳、酒吧、屋頂觀光花園等。


上海南京 東路口的兩幢大樓都稱為 和平 飯店。



和平 飯店過去叫沙遜大夏、又叫華懋飯店,早在1996年就被中央政府第二批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和平 博物館在 和平 飯店內,作為獨特的一部分存在著。可能也是國內第一家以飯店形式存在的博物館了。

參觀需預約,微信開啟「黃埔最 上海 」公眾號可以預約。預約時間提早10分鐘可以進入,有20分鐘的講解,小姐姐優雅溫和,口齒伶俐,講解的品質很高。除了小小的博物館,大廳,電影走廊,卓別林樓梯也帶我們參觀了一下,講解結束後還可以自行參觀,拍拍照什麼的,就很不錯的一次參觀。

和平 飯店在 南京 路上有三扇門,這是 南京 路上最靠東的一扇門,參觀就從這門進入

旋轉廳門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 意大利大理 石鋪成,頂端古銅鏤花吊燈,豪華典雅,有“遠東第一樓”的美譽。當年名門貴族的招待會客,休閑娛樂之處,如今一般民眾也可進來體驗。


和平 飯店大廳八角形彩色玻璃天頂讓自然天光恢宏撒落,是飯店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頂端的透光玻璃已經有百年歷史了。

大廳的八角穹頂,還是29年建成時的樣子,全部靠高挑的穹頂自然採光,這是我們中午晴天時的光線,還挺亮堂的

八角大廳有東南 西北 四 通道

在八角亭下方的墻壁上有四面巨大的銀色浮雕,整體內為硬石膏,外為銀帛。

它們描述了當時舊 上海 外灘的生活氣息與城市環境。

浦江 上商船忙碌的在運輸貨物

街道上黃包車與電軌車的鈴聲叮鈴叮鈴的響著

雖然那年代雖距今已久遠,但依然讓我彷彿讓我穿越到那段歲月時光裡。

大廳的正中央把放著一隻和平鴿的工藝品,是在慶祝九十週年玻璃藝術家施森斌為和平酒店創作並捐贈,依托傳統琉璃工藝塑造身形,用解構式的現代藝術語言將和平鴿展翅的優美姿態嘩啦道來。

以1580片玻璃製成,重1噸, 和平 鴿姿勢栩栩如生,穩重不失浪漫。與 和平 酒店寓意吻合。

在 和平 飯店的許多裝飾和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兩隻靈緹犬的圖案。這是飯店創始人沙遜的愛犬,據說沙遜酷愛賽馬和賽犬。

古銅鏤花吊燈,豪華典雅。


此門的右邊是茉莉·莉酒廊,左邊就是 大名 鼎鼎的爵士吧所在地。

茉莉酒廊位於和平飯店的一樓,這裡蘊藏著老上海的別致情調,餐廳裡放著優雅動聽的慢歌曲,服務人員臉上的笑容給了我最深的記憶,在這裡享受溫馨的下午茶是在好不過的愜意時光。

當夜晚來臨時,起身走向餐廳的另外一處,因為 和平 飯店最具代表的老年爵士樂團此時已經響起了樂器聲。

老年爵士樂隊由六位從事音樂事業半個多世紀的音樂家組成,現時平均年齡為八十二歲,門口這張屏風上的是爵士樂隊最初的六位成員,樂隊的創始人及隊長週萬榮與爵士鼓演奏者程岳強,是上世紀四十年代風靡上海灘百樂門舞廳,第一支由中國人組成的爵士樂隊:傑米·金樂隊的成員。樂團曾二十七次受邀出訪 美國 , 日本 , 新加坡 及 臺灣 等地,接待過的貴賓數不勝數,當中包括 美國 前總統奧 巴馬 , 挪威 國王哈拉爾五世等。


通往西區走廊門,沒敢走進去



和平飯店大廳是一個豐字形的結構,這中間的一豎連接著通往外灘大門的走廊, 和平飯店的走廊彷彿一條時光隧道,連接著長長的飯店廊道,稱為電影走廊

和平 飯店從1930年代起,就以其傳奇、奢華的特質,成為電影拍攝的鍾情之地。 1937年,由趙丹、週璇主演的電影《馬路天使》在外灘開拍。隨後的幾十年來,有40餘部國內外知名電影曾在 和平 飯店取景,包括《不夜城》、《永不消逝的電波》、《阮玲玉》、《大 上海 1937》、《 大城 小事》等等。

走廊通往東門卓別林樓梯的走廊,掛著一些在 和平 飯店取景的電影劇場照片。一路上的吊頂,壁燈等等,這配色,這花紋都太美了

在走廊的過程中看到走廊兩旁的墻上都有照片掛著,講解員說這些都是 上海 的知名攝影師拍的


和平 飯店獨特的建築風格是「 上海 萬國建築博覽會」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南樓系仿文藝復興時期的均衡公寓建築,而北樓屬 美國芝加哥 學派的哥德式建築。

沙遜爵士過去住宿的房間,現在是沙遜總統套房的圖片

和平 飯店的“九國式特套”,中、英、美、法、德、印、日、意、西九大異國風情套房圖片,這也是 和平 飯店的一大特色

走進這個門洞就是走進了三十年代的 和平 飯店,因為裡邊還是保持著原來的模樣;

一個複古的老階梯是有名的打卡地,這個樓梯也是《小時代3》的取景處,就連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也曾這次入住過。

名為卓別林樓梯, 和平 飯店最有特色、最漂亮的地方

那張照片完全看不出是在啥地方

這個雕塑不知怎麼稱呼,慶祝九十週年慶典前是放在大廳的

下圖是網路照片

這東大門同 和平 飯店的其他大門一樣,都是黃銅的旋轉門,有著高高的穹頂。門不甚寬,但一人進入闊綽有餘。

靠近外灘中山東一路的這扇門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關著的,據說風水先生說:「門內對著樓梯因為,門外對著黃浦江,門一開,銀行的錢都流向黃浦江了。

和平 飯店博物館就在 和平 飯店內。可以免費參觀。一進門右手邊有個小樓梯,走一段狹窄的樓梯,到達 和平 飯店夾層。它是作為一個獨特的一部分存在著。

館內展出了鐫刻著「華懋飯店」字樣的銅製冰筒壺、銅鑰匙牌、銅製保溫瓶、銅煙灰缸、銀製調羹等一批「古董級」用品,各種古著器具,裝飾藝術風格的家具、與相關的舊報紙和書籍,充滿斑駁的歷史印記,記錄下原主人沙遜和他那些明星政要朋友們留下的輝煌。這是國內第一家以飯店形式建立的博物館。













在這座靜謐的、飯店專屬的和平博物館內,陳列著和平飯店的各式銀製器皿、瓷器、水晶擺件和古董;飯店內使用的各種物品、、曾經在此下榻的名人及政要的照片、飯店各時期的宣傳冊等。館內部分藏品為飯店客人或曾經在飯店工作過的員工捐贈而得。



這裡也是一個小小的展廳,展出的亦是當年使用過的歷史文物。你可能未必祥知其中的故事,只不過感受點這裡面的氛圍。

參觀時間有工作人員的講解,透過講解你可以略知這座酒店歷史人文故事的一二。

29~52年「華懋飯店」飯店內使用的各種物品,打著logo--CH


飯店博物館裡的老物件兒,透露出那個時代的印記。為了保護出入飯店的名門商甲而特製異型的鑰匙牌,置於包中過於尖銳,裝於褲袋中難免傷及自身,唯有放在酒店前臺最是安全。

30年代,凡在華懋酒店舉辦生日。婚禮,紀念日等慶典,飯店可為顧客灌製一張小型的鋁唱片以致記念,由於錄音設備有限,一張唱片只能錄4分鐘。回去可以在78轉的手動唱機上用竹針播放

52年“華懋酒店”到“ 和平 酒店”,物品logo換了


這棟大樓在1929年建成,耗費500萬美元,那時候叫」沙遜大廈「,是 上海 第一幢真正的十層以上的大樓。創始人是 維克 多·沙遜,當時他決定在沙遜大廈創建一個最高端的現代化酒店,可以代表 上海 最頂級生活的酒店。於是「華懋飯店」應運而生,沙遜很愛 上海 ,把整個飯店的10樓作為自己的私人公寓,這個佔了一整層的奢華空間為沙遜一人所用,高約10米的墨綠色金字塔屋頂成為外灘的顯著標志,內部設有英、意、印、德、法、美、日、西、中九國套房。

沙遜大廈(Sassoon House)是英資新沙遜洋行下屬的華懋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40萬元,在上海外灘20號( 南京路口)興建的一幢10層大樓(局部13層),總高77米,是外灘最高的建築物,建築面積36317平方米。 1872年,英籍猶太人 伊利亞 斯·沙遜在 孟買 成立新沙遜洋行。 1877年來 上海 設立分行,買下外灘20號美商瓊記洋行的房地產(11畝7分)。 1926年4月開始拆除舊房,1929年9月5日落成新樓。大樓的建築風格屬於裝飾藝術主義(Art Deco),它的19公尺高的墨綠色金字塔形銅頂多年來成為外灘又一個顯著的標志。設計者是著名的公和洋行。底層西大堂和4-9樓開設了當時 上海 的頂級豪華飯店華懋酒店(Cathay Hotel),有9個國家風格的客房。底層東大廳租給 荷蘭 銀行和華比銀行,頂樓是沙遜自己的豪華住宅。

1929年時候的西方,裝飾藝術派建築剛剛興起。沙遜大廈,是當時 美國 流行的 芝加哥 學院派的設計手法。從體型、構圖,到裝飾細節,都已大幅簡化的。頂部19公尺的墨綠色方錐體,是外灘建築的歷史折點,它標志外灘開始從新古典主義,轉向裝飾藝術派的轉變。

寶石頂19米,幾近整座樓的1/4。對面現在是陳毅廣場,最早當然不是陳老總,是 英國 什麼總督之類的, 日本 侵華給毀了,解放後放置了陳毅像

綠寶石頂一直是 和平 飯店彈眼落睛,標志性的存在,但它為什麼是綠色的呢? ——其實最早它是黃色的,銅的,銅會氧化嘛,風吹雨淋,漸漸成了斑駁不堪的銅銹綠,最後為了好看索性全部塗成綠色~這個來源也是意外的

歷史時刻:29~52年,29年建成後在遠東地區是屬於第一高度的,大夏內的設施極其奢華,幾乎每樣東西都是從西方進口的,是遠東最漂亮、最奢華的一間酒店,吸引了當時的一些達官貴族、一些世家名流人士紛紛入住,像卓別林、瑪琳黛德麗、黃柳霜等一些電影明星都入住過這個飯店;這個飯店據說當時在全球也是排得上的,雲集了歐美各地的物品,每個房間都有室內電話、24小時熱水這樣,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另外華懋cathay現在都翻譯成國泰這樣,其實在古 歐洲 語中是契丹或華夏的意思,也就是指 中國 。到了1940年, 日本人開始將槍口瞄準了英美租界國家,這些國中之國的土地也開始被佔領,沙遜大夏也難逃其咎; 日本人佔沙遜大夏後把這裡作為軟禁的地方,將一些上海及沿海地區的大老闆們關在這裡,雖然有吃有喝,華懋酒店也提供優質服務,但人生完全失去了自由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沙遜在 上海 的不動產作為敵產全部被日偽沒收。日軍戰敗後, 維克 多·沙遜雖然逐漸收回了財產,但生意的黃金時期已過去,遂萌退意,陸續將資金抽往海外。後來大廈被孔祥熙的 山西 裕華銀行收購 。 1949年, 上海 解放後,沙遜洋行已入不敷出,後經 上海 市政府協調,同意用沙遜大廈作資產,償還洋行所欠下的土地稅、管理費、水電費、職工工資等。


1945年後, 日本人離開了,租界100年的契約也到期了,那些海外大老闆們看看自己的國家安定了, 中國上海也不是個久留之地,紛紛回自己的家鄉了;那些有錢的內地商人基本上都到香港、南洋等地去發展了;1949年後政府出臺了一些房產稅、地產稅等等政策,對華懋酒店影響很大,沒有高端消費,入不敷出,其經營每況愈下,1952年時因資不抵債,將整幢大樓轉讓給了人民政府,後這裡作為上海市政府所在地,陳毅、潘漢年等在此辦公,

52-56年是政府辦公場所,1956年, 上海市政府將其辦公地點搬至外灘、也就是今天的浦發銀行,這裡又恢復成酒店,此時將華懋飯店改名成和平飯店,取材自55年召開的國際和平大會,易名為和平飯店。 1965年外灘19號原匯中飯店(Palace Hotel)併入後,分別稱為 和平 飯店北樓(外灘20號)及南樓(外灘19號)。

2007年4月1日起和平飯店暫停客房預訂業務,為上半年即將開始的全面停業改造做準備,07年裝修後南樓租給了swatch集團,租期30年,底樓是四大手錶品牌專賣店,樓上是27間房間,但不對外,只邀請全球知名藝術家,免費入住,留下作品

07-10世博會前裝修。 2010年7月28日,歷經三年修繕,耗資5億港元,已有百年歷史的 上海 灘標志性建築、曾有「遠東第一樓」之稱的 和平 飯店正式恢復營業。翻新後的酒店雖然中文名稱保留了“ 和平 酒店”,但英文名稱卻更改為“Fairmont Peace Hotel”(費爾蒙 和平 酒店)。

進博會國宴上呈現了「進博盛宴」及「玉蘭花開·琺瑯彩」系列餐具。 「進博盛宴」餐具採用 德國 進口金膏,結合繁復有序的工藝和浮雕技藝,呈現出層次分明的華貴。 「玉蘭花開·琺瑯彩」餐具跨界採用傳統鐘錶中的「琺瑯彩」工藝

餐瓷涼菜拼盤半球形的尊頂蓋富有特色,前後各有對稱的上海石庫門圖案,週邊飾以浦江兩岸經典建築和上海市花白玉蘭圖案,簡潔而典雅,是引人注目的器具。




邀請函,也是石庫門的樣子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