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第839回:東方水都門庭若市,黃浦江灘二龍戲珠。

第839回:東方水都門庭若市,黃浦江灘二龍戲珠。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找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第839回:東方水都門庭若市,黃浦江灘二龍戲珠

©原創圖片(本圖文中的圖片版權歸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係作者:Jumbo_Huang@126.com,微信號: 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圖誌全部圖片謝絕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圖轉載!請自重,特別謝絕各種手工刻意疊加商業網站浮水印的轉載!本作品保留一切權利。

作品中圖片不得直接或間接用於以營利為目的一切商業行為,違者必究。本圖文中部分章節文字內容可能局部來自公開網絡或公有領域,僅供個人學習研究和欣賞而使用,沒有明確商業用途。原創照片來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及《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黃劍博客圖文集》Notice: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闊別14年再次來到上海外灘,除了濤濤黃浦江水,沿途已經是物是人非,滄海桑田了。 14年前四位大學同學聚在上海意氣風發地高談闊論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黃浦江航行的船隻變多了,外灘翻建一新,不時能看到外國遊客,外灘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即外黃浦灘,為我國歷史文化街區。 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灘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上海十里洋場的真實寫照,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

外灘全長1.5公里,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面即黃浦江,西面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上海闢為商埠以後,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報社開始在此雲集,

外灘成為全國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灘隨交還上海公共租界於汪偽國民政府,結束長達百年的租界時期,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擁有正式路名中山東一路。

外灘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素有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是中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上海的地標之一。 1996年11月,國務院將其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外灘隔江相對的浦東陸家嘴,有上海標志性建築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中心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2018年3月,上海外灘在全面推進「第一立面」(即臨江建築群)功能置換的基礎上,同步啟動了「第二立面」(即非臨江的外灘建築群)功能置換工作。

自19世紀40年代,租界被英法等國搶佔後,外灘便成為了一個主權區,西方列強以他們的方式經營、管理、建設租界,當商行、金融企業在外灘佔有一席之地後,即大興土木,營建公司大樓,而外灘的建築大多也經過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

20世紀,由於建築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長,外灘出現了多層和高層建築,式樣五花八門,諸如英國古典式、英國新古典式、英國文藝復興式亞細亞大樓(原上海冶金設計院)、上海總會(今東風飯店)、浦發銀行大樓(原匯豐銀行大樓)、恰和大樓(今外貿局大樓)等,還有法國古典式、

法國大住宅式、哥德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東印度式、折中主義式、中西摻合式等,呈現世界各國建築共存的局面。因而,北起蘇州河外白渡橋,南至中山東一路金陵東路的這一片建築群,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這些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並存的建築,已成為了上海的象徵。

外灘共有33棟建築,一部分仍為一些單位機構徵用,例如民國十六年(1927年)建成的外灘13號海關大樓,仍是上海海關的駐地;外灘14號交通銀行大樓,是外灘最年輕的一座建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建成,我國成立後一直由上海總工會使用。另外一些則為各國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高級賓館,如外灘1號亞細亞大樓,建於1913年;日清大樓,又稱海運大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建成,原是日清洋行的建築;

匯豐銀行大樓,又稱市府大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建造;英國總會,一層樓酒吧間的110.7英尺的酒吧櫃號稱東方最長,如今則是東風飯店;外灘19號匯中飯店大樓,今日為和平飯店;外灘22號沙遜大廈,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成,是外灘最高的建築,今天也屬於和平飯店。 3號、6號、18號整修開發為高檔消閑購物娛樂場所,為上海奢華消費的座標。

10至12號現為浦東發展銀行所在地,原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三扇青銅大門和兩側的銅獅子,由英國專門鑄造,據說鑄成後立刻將銅模毀掉,

獅子成為絕版珍品。底層中部突出一個八角形門廳,由此進入寬敞的營業大廳。門廳的頂部有8幅彩色馬賽克鑲拼成的壁畫,分別描繪了20世紀初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谷、加爾各答等8大城市的建築風貌。畫旁有文字「四海之內皆兄弟」。解放後上海市政府曾在此辦公。此樓耗資800萬兩白銀,被譽為「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最考究的建築」。

13號現為海關大廈,是匯豐銀行大樓的姊妹樓,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仿造英國議會大廈的大鐘(大本鐘)製造,由英國喬伊斯公司造好後到上海組裝,此樓樓外觀的大鐘為亞洲第一大鐘,世界最著名的大鐘之一(全球現存只有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鐘之一,另兩座是英國議會大本鐘和俄羅斯紅場斯巴斯克大鐘),原來每逢整點奏威斯敏斯特報時曲,於文歌時改為東方紅。

19、20號:現為和平飯店,分為南樓及北樓,南樓原為匯中飯店大樓,北樓原為華懋飯店大樓。匯中酒店是上海現存最古老酒店之一,清鹹豐四年(1854年)建造,是上海最豪華的旅館。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翻新,翻新時,舊中國第一次在建築物內安裝電梯,1965年改為和平飯店南樓;華懋飯店由地產大亨沙遜投資,又名沙遜大廈,被譽為“遠東第一樓”,1956年改為和平飯店北樓。

外灘段的街廓建築講究個性,構成了拼貼的場景效果。新古典主義墻麵和巴洛克山花墻,有英國式的、義大利式的、法國式的、西班牙式等等。譬如,當初惠羅公司的新折衷主義風格,匯司公司和禮記洋行的新巴洛克清水紅磚墻及扁平連續券,匯中酒店相間的紅磚白墻和印度式側向柱廊,沙遜大廈的美國裝飾藝術造型和綠色穹隆頂等,都凸顯建築個性。

我經過上海港引航站的泊位,抬頭看到了東方明珠塔,2005年時它就已經建成了,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The Oriental Pearl Radio & TV Tower)是上海的標志性文化景觀之一,位於浦東新區陸家嘴,塔高約468公尺。建築於1991年7月興建,1995年5月投入使用,承擔上海6套無線電視發射業務,地區覆蓋半徑80公里。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是全國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塔內有太空艙、旋轉餐廳、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等景觀設施,1995年被列入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是多筒結構,主幹是3根直徑9米,高287米的空心擎天大柱,大柱間有6米高的橫梁連接;在93米標高處,由3根直徑7公尺的斜柱支撐著,斜柱與地面呈60°交角。該建築有425根基樁入地12米,上千噸的3個鋼結構圓球分別懸掛在塔身112米、295米和350米的高空,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加3根近百米高的斜撐。

電視塔有下、上、頂三個球體。頂球稱太空廳,中心標高342米,球體直徑16米,共有4層,依序為電梯機房、會議廳、觀光層、管道層。上、下球體,依不同受力特點,上球為懸掛結構,下球為預應力混凝土殼體。上球體直徑45米,中心標高272.5米,共有9層,分別為公用設備層、調頻機房、冷卻設備層、

發射機房、空中KTV包廂、旋轉餐廳、瞭望平臺、微波機房、上球變配電間。下球體直徑50米,中心標高93米,共有4層,作為室內遊樂場,下球變配電間設在碗狀殼體內。三個垂直筒體由五道橫樑加以聯結,組成5個小球。每球直徑約12米,設計為高空旅館。從地面大臺階進入基層塔座,塔座直徑158.4米,共3層,其中心部分直徑為60米,2層高的空間為電視塔的大廳及電梯廳。

外圍是3層塔座,佈置近2萬平方公尺的商場,一層外圍是15公尺寬的地下環形車庫和貴賓接待室。塔內共設有6台自動扶梯和6台高速電梯,整個塔座建築覆蓋在綠化屋頂和環形車道下。空心筒體加斜撐的結構方案,使電視塔的塔體具有良好的抗震、抗風性能,其設計抗震標準為「7級不動,8級不裂,9級不倒」。其中「風工程試驗研究」和「地震工程試驗研究」的課題,於1993年經專家鑒定,認為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我正欣賞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時,兩位美女走了過來,其中一位美女穿著漢服,優雅大方,只是她右手拿著扇子左手握著手機打電話的情景實在讓人有穿越之感,中外遊客齊聚一堂,有個別素質低的群眾在公共場合表現出不雅動作時,巡邏的保安都會上前呵斥。

我一邊看著美女,一邊欣賞著江景:黃浦江是上海的地標河流,流經上海市區,將上海分成浦西和浦東。黃浦江是上海的重要水道,在上海市中心外白渡橋接納吳淞江(蘇州河)後在吳淞口注入長江,是長江匯入東海之前的最後一條支流。

黃浦江全長約113公里,河寬300至770公尺。黃浦江始於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淀峰的淀山湖,淀山湖接納了上游太湖流域的眾多來水。 「浦」是古吳語中河的意思,一般多指人工河。黃浦江下游曾被稱為黃歇浦和春申江,有說法認為是因為上海曾為戰國楚春申君黃歇的封地。

黃浦兩岸薈萃了上海城市景觀的精華。黃浦江上已建成多條江底汽車隧道和大橋。黃浦江是兼有飲用水源、航運、排洪排澇、漁業、旅遊等價值的多功能河川。黃浦江是歷史上最早人工修鑿疏浚的河流之一。關於黃浦江的開鑿,有一個傳說。

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涼的沼澤地,其中央蜿蜒流淌著一條淺河。雨水多了,就氾濫成災;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們深受其害,咒之為「斷頭河」。戰國時楚令尹黃歇來到這「斷頭河」河畔,

不辭辛勞地弄清其來龍去脈,帶領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長江口,一瀉而入東海。從此大江兩岸,不怕旱澇,安居樂業。人們感激黃歇的恩德,便將這條大江稱為黃歇江,簡稱黃浦。後來黃歇被封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春申君黃歇為戰國時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食客三千,門庭若市。

南宋出現記載,曾名黃浦塘、黃浦港、黃浦、大黃浦,清代始稱黃浦江,別名黃龍浦、黃歇浦、春申浦等。明清時,「黃浦秋濤」為一大景觀,農歷八月十八在陸家嘴可見「銀濤壁立如山倒」之景。

明朝以前,吳淞江(蘇州河)曾是太湖的主要出海通道,黃浦江(鴉片戰爭前名「黃浦」)是其支流。當時的吳淞江下游大致從北新涇經今曹楊新村至潭子灣向東北接虯江路至虯江碼頭,再沿今復興島以北段黃浦江出大蹌浦口(後改稱吳淞口)匯入長江。而當時的黃浦原經上海浦(今虹口港)在

今嘉興路橋附近流入吳淞江(此處曾稱為黃浦口)。明初時,因吳淞江淤積嚴重,黃浦口淤塞不通,當時的戶部尚書夏元吉疏浚吳淞江南北兩岸支流,引太湖水入劉河、白茆直注長江(「掣淞入劉」) ,又疏浚上海縣城東北的範家浜(即今黃浦江外白渡橋至復興島段),使黃浦從今復興島向西北流至吳淞口入註長江,此後吳淞口實際成了黃浦口,故有“黃浦奪淞”之說。

據清同治《上海縣治》記載,明永樂中戶部尚書夏原吉疏浚大黃浦,匯合吳淞江,通範家浜至吳淞口入海。海瑞主持在古東江(時通稱橫潦澇)金匯港口東側修壩建閘港,使上游來水大多北折改走黃浦,沖刷了吳淞江下游河床,使吳淞江淤積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而「三江」之一的吳淞江也成為黃浦的支流。橫潦涇水北流後始成當今的黃浦江,同時僅有少量來水過閘港走舊水道直接入海,使古東江下游河道不斷淤積,以後這段河道也通稱閘港。

黃浦江在穿越市區的60公里江段,水面寬闊,深度較大,是上海港客貨碼頭所在地。上海港為中國吞吐量最大的進出口港。黃浦江在穿越市區的60公里江段,水面寬闊,深度較大,是上海港客貨碼頭所在地。

上港為中國吞吐量最大的進出口港。沿著黃浦江兩岸,先後建造的大小碼頭有100多個,其中萬噸級深水泊位約有五六十個。碼頭岸線長度已超過10公里多。黃浦江是一個河港,但又兼有海港性質。江上航道總長約60公里,平均寬260米,吃水深度在8米以上。

遊客遊覽過程中可以看到橫跨浦江兩岸的楊浦大橋、南浦大橋和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兩座大橋,像兩條巨龍橫臥於黃浦江上,中間是東方明珠電視塔,正好構成了一幅「二龍戲珠」的巨幅畫卷。黃浦西岸是一幢幢風格迥異、充滿濃鬱異國色彩的萬國建築,黃浦東岸是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聳雲間的現代建築。

遊船從外灘浦江遊覽碼頭開始直到吳淞江口,全程約30多公里。上海人稱遊覽碼頭為“水上飯店”,這裡面也設有許多各式飯店。遊船順江而下,外灘上是錯落有致的西式建築。夜間華燈齊上,燦爛華麗。船過了蘇州河,便可看到上海港國際客運站,來自世界各國的客輪鳴笛與你擦肩而過。是滾滾長江了。

吳淞口是黃浦江與長江的入海口,是吳淞高程標準所在地,這裡是黃浦江、長江和東海三股水流交會的地方,如果正值漲潮,你便可看到著名的吳淞\"三夾水\"奇觀,黃浦江從市區帶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長江帶來的是夾有泥沙的黃色水,而東海水則是綠顏色的,因此合流之後呈現出黃、綠、青三水之奇觀。

吳淞水門、江灣塔影、楓島漁火、長虹臥波、城堡滴翠、滴水映日、外灘春秋、東方水都、龍華晚鐘等將構成黃浦江沿岸不容錯過的全新「十景」。

今天的上海有較嚴重的灰霾,視線並不是非常通透,這是大城市的通病,我遇到了中國河北聾人旅遊團,上百人聚集在一起拍攝合影,我站在江邊欣賞著來往穿梭的貨輪,後來看時間不早了,我又徒步走到上海的步行街,這裡商鋪林立,美女如雲,到處是老年老鳳祥的廣告,我走到上海置地廣場,這里分佈著很多商鋪,人流如織,一個美女領著一群學生走過。 。 。

我走到地鐵站,經過一些傳統的上海古建築,碰到一群在列隊的警察,我走到地鐵口,在旁邊的一家上海餐廳吃午餐,小姐們服務態度一般,吃飽喝足花費32元,然後花費11元搭乘地鐵2號線到達了上海浦東機場。

下午開始變天了,氣溫驟降,我到機場使用公共廁所,居然安裝了高級的TOTO馬桶,有自動沖刷臀部的噴頭,可自動沖洗屁股,說明上海機場已經非常先進了。

我在137候機廳碰到幾個洋妞,過去打招呼,我看到有幾十排的可充電的桌子,但我將手機連接線插進插座時,發現沒有電,我只好去洗手間洗臉,大學同學楊政後天去美國休斯頓,後來我也去了達拉斯,都屬於德克薩斯州,後來楊政在洛杉磯轉機時,我剛巧也在洛杉磯的郊區的星巴克餐廳喝咖啡。 。 。

16:20分我看到磁懸浮列車駛過,我突然想起我已經十多年沒有再坐磁懸浮列車了,18點我坐捷運火車到G101-G552候機樓,遇到幾十個印度教的老人,我找個地方休息,突然發現韋博英語培訓公司疑似倒閉了!

媒體上到處是「萎博英語跑路了,20年老牌機構為何突然崩盤?萎博英語成立21年一夜倒閉:預收款去哪了?萎博英語大面積關店,學員身陷「培訓貸」泥潭。

對於這類新聞,我只有這個感覺:不驚訝,遲早的事,未來會更多。模式跟不上時代,經濟下行,利益鏈條又過於成熟,必然會造成這樣的問題。從2012年至2013年,許多主做成人英文培訓的機構就逐步增加了青少兒英文培訓,因為正常的機構都會發現做成人英文培訓是個費力不賺錢的事兒。

(四、六級托福雅思及考研培訓不在此列)成人英文培訓從每一個流程上看,操作難度都很大,你想老老實實招生不玩套路的話,根本活不下來。而玩套路的機構,你們也看到了,近幾年都在縮減或轉移成人英語業務板塊。作為消費者,和業內人士看到的東西,邏輯是不一樣的。例如,很多人都抱怨過這種成人英語機構吃相難看,虛假宣傳的問題。

眾口難調,滿意度低。短期出不了效果,滿足不了功利的需求。做不了口碑,業務也單一,難以對客戶進一步挖掘。以前出國旅遊不會英語真的很碰壁,現在很多境外商場都有中文導購,比如洛杉磯機場和日本的機場,熱門海島都有中文導遊,在商務上也是一樣,以前英語好真的可以在外企發光發熱,因為英文是稀缺能力。現在我們會發現,沒有誰在外企是因為單純英語好而升遷的。

現在好的公司都要求本科,本科起碼是英語四級起步,不看聽說的話,差不多也就是目標A2的水平,國內成人英文機構更多針對的是從零基礎到A2, 很少有人在英文機構學到B2的,出國考試不在此列因為備考策略和強度完全不一樣。這樣一來,客戶範圍縮小了這麼多而培訓水準卻沒有絲毫增長。

現在學習途徑多樣化,線下課不再是唯一選擇。雖然以前也有網課,但是那個時候的網課費用也不低,對於二線城市來說和線下課差別不大還有距離感,學習平臺也不成熟。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大部分成人因為自我提升學英文的都缺乏毅力,他們只是想假裝努力一下而已。兩萬三萬的心血來潮成本太高,幾十塊的閱讀微信訓練營,免費的一些網課更容易讓他們報名……反正最後都堅持不了,僅僅是為了發朋友圈證明自己在充實自我,那不如選便宜點兒的,沒學好也不心痛錢。

況且,有學習能力的成年人,上課是如虎添翼,自學也能小有所成。其實對成年人,自身的學習狀態才是最重要的,一兩萬甚至更多去報班學習的成年人,自己如果目標不明確又懶惰的話,還是省錢下來出去旅遊吧。

英語這個玩意需要經常使用才能不斷提高,就像身體一樣,你幾週不運行,身體立即垮了,英語也是,對於講漢語人成年人,幾天不使用英語,水平立即倒退到美國兒童的水平了。

我在候機樓翻閱《奧杜邦》和《美洲鳥類》等跨越時間的鴻篇巨制。 。 。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