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來佘山,攬盡上海千年歷史
很多時候,在江浙行走,會不自覺地忘掉身邊的繁華都市,慢慢沉浸到一段懷古之旅。 江南 小橋流水,園林眾多,雖說景色各有千秋,但卻總能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點,找到類似的感覺。
上海一直是國際大都市,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站在繁華的十字路口,看到的都是鋼筋水泥,很多人說,現在想要在這裡找尋舊上海的歷史印記,已經很困難了。
如今,許多的風景已然被逼進了城市的罅隙,但只要你肯用心去尋找,去發現,總會發現一些被塵封的蛛絲馬跡。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每個人眼中的風景,各有不同,但如果你跟我一樣,想追憶歷史,看看與世人眼中截然不同的上海,或許應該來佘山看一看。
一:廣富林遺址公園
若要追尋 上海 的歷史,那麼佘山的廣富林遺址一定是打卡的第一站。眾所周知, 松江 是 上海 歷史文化的發祥地,民間素有「先有 松江 府,後有 上海 灘,先有廣富林,後有 松江 史」之說。
松江 古稱雲間,百姓們將廣富林譽為:雲間北首第一鎮。這裡面有著典型的良渚文化遺存, 上海 出現城鎮的歷史因此而改寫,成為了 上海 歷史文脈發祥的重要組成部分。
走進廣富林文化遺址,就如同來到一個沉澱著數千年歷史的風水寶地。這裡很適合身穿古裝來拍照,蜿蜒的青石板路,白墻黛瓦的徽派院落,清凈幽遠,雨天的廣富林更是別有一番韻味。
廣富林遺址的文化層分為三層:上層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越文化、中層是夏商時代的馬橋文化、下層為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其向世人證明了:幾千年前,「 上海 人」就已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抬眼看去,福林照壁古樸雅緻,這裡不僅是一個可以尋祖問根的地方,也是週末一個休閑度假的好地方。從市中心開車僅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而廣富林卻可以足足逛上一整天。
目前,廣富林遺址主要包括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古陶藝術館、陳子龍紀念館、福林印記、富林門、三元宮、知也禪寺、木藝展示館、福林照壁等,門票40元,相當便宜。
三元宮是供奉堯、舜、禹的地方,古稱天官、地官、水官。為了保佑廣富林風調雨順、豐衣足食,鄉民一般稱之為「三官堂」。
知也禪寺是歷史上非常悠久的禪寺。傳說,唐代高僧雲游到 松江 ,經過了十年的化緣才建造起來。如今,知也禪寺是為了紀念流傳 松江 民間的知也禪師施醫救人的善舉而復建。
富林塔聳立在知也禪寺與三元宮之間, 塔下 是古陶藝術館的入口,許多廣富林出土的國寶級陶器在這裡展出。可惜這次來的時候古陶館沒有對外開放,只能下次來彌補這個遺憾。
集賢 園裡則是近代徽系建築群落,均是徽浙一帶收集而來,主要用來紀念 松江 的歷史名人賢士。行走在這裡,青瓦白墻,一抹素雅,時間也在不知不覺間變的緩慢。
二:上海之根文化館
人們常說, 上海 在百年前就是一個小漁村,而 松江 廣富林遺址的發掘,卻一下子把歷史推前了五千年。原來,廣富林文化是良渚文化的一支,堪稱 上海 之根,海派之源。
廣富林遺址公園共由六個館組成,其中最吸引我的當屬廣富林 上海 之根文化館。它不僅介紹了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橋文化和廣富林文化,也形像生動地展示了 上海 文化的起源。
約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在廣富林這一代繁衍生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廣富林遺址的發掘,讓埋藏了約四千年的廣富林文化重見天日。
崧澤文化距今約6000-5300年,屬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下接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 太湖 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階段。
良渚文化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有五千年左右。良渚文化分佈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 太湖 流域,而遺址分佈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 東北 部、東部。廣富林文化遺址早於馬橋遺址,略晚於崧澤文化遺址中層,為良渚文化遺存。
在「遠古印記」展區,我了解到上海屬於大陸邊緣的臨海沖積平原,今日松江包括佘山、天馬山、小尼山在內的九峰,都是從浙江掩面而來的天目山餘脈,形成了上海沖積平原的骨架。
從此,海岸線露出,原住民生活得到改善,建立了家園。當時,先民們把豬和鹿當作肉食來源,村落也有了不錯的樣貌。
此後,古老的廣富林經過千禧年滄桑,逐漸從一個原始村落完成了向繁華古城的轉變。
秦至南朝梁時期,此地曾設置過 海鹽 縣,前京縣,胥浦縣,但均因選址不當,環境多變而被廢。唐天寶十年,這裡出現了穩定的縣城: 華亭 縣。
1277年, 華亭 縣升縣為府,隔年改成 松江 府。清代商業、手工業及文學的興起,不同文化在這裡彼此影響、相互交融,使得城市穩定、經濟得以迅速發展,逐漸形成海派文化兼容並蓄的風貌。
松江 府顧氏家族布繡重現了當年棉紡織業的空前興盛的繁華景象。茂昌眼鏡、鐘錶店等西洋產物的流入及出現,也使中西文化在此融合貫通。
上海 第一個郵局和火車站的建立,更便捷了古 松江 與外界的商品及文化交流。 1912年,民國政府撤松江 府,在 上海 縣設立 上海 市。
從此,繁榮豐富的海派文化在 上海 這片新土地生根發芽,枝繁葉茂,形成了 上海 往後別具一格的海派文化。
三:雨中的朵雲書院
在上海松江廣富林文化遺址內,有一棟保留非常完整的徽派建築“明代高房”,經過精心設計改造,如今變身為“朵雲書院”,成為上海一處新的網紅文化地標。
書院呈中軸對稱,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室。建築體現了傳統漢文化,主體以木結構為主,結構嚴謹,是不錯的拍攝打卡點。
書院是對外免費參觀的,但不能用單眼拍攝,只能用手機。書院的一樓可以看到主題零售區、庭院景觀區、品茗休閑區、文創區等,上架圖書主要涵蓋文史、書畫、古籍等領域。
二樓還設置了讀書會、閱讀推廣等活動區,這種空間佈局,給人一種「且向飛霞淪茗,還歸雲間書院」的美好體驗。
當然,這裡面的文創產品和飲品也很吸引人。你可以在這裡點杯茶飲,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就這樣度過一整個下午的美好時光。
四:廣富林木藝展示館
廣富林遺址內,除了「 上海 之根」文化館外,還有很多值得參觀的展示館。木藝展示館就是其中一個不能錯過的地方。
木藝展示館是一座徽式建築,館內收藏了約300件木雕精品,大部分是從明清民居,古建築上拆下來的,木雕以各種歷史人物、小說戲曲故事、吉祥圖案為題材,相當精美。
徽州 建築木雕代表了 江南 明清時期木雕的巔峰水平,這些精美的作品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邊走邊看,會發現,該館內收藏了梁桁、牛腳、額枋、門窗以及各類中式古典家具,零件都是難得珍品,值得慢慢品味。
五: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級的森林公園,享有「 上海 之根,世外 桃源 」之美譽。其包括東佘山、西佘山、天 馬山 、鳳凰山、小 崑山 等12座山峰。
下雨天的森林公園鮮有遊客,卻是我喜歡的另一種調調。撐把雨傘,慢慢地拾階而上,這裡面環境清幽,很適合休閑度假。
森林公園其實還蠻大的,因為天氣原因,我就走了一小段。沿著路屋簷下偶遇了正在打盹的喵星人,一點也不怕生,聽著雨聲在酣睡,超級萌。
這裡面有始建於清同治十三年的天主教堂,被稱為“遠東第一教堂”,是餘山的標志。原本我想去教堂看看,可惜教堂目前是暫時關閉狀態。
天文臺也位於天主教堂東面,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解放後隸屬 紫金 山天文臺。臺內設有我國自行設計製造口徑最大的光學望遠鏡,還有25米射電望遠鏡,是我國最大的天文觀察基地之一。
實用攻略
1.關於交通
佘山位於 上海松江 區,分西佘山跟東佘山,是大 上海 的後花園。從市區到佘山可以搭乘大眾運輸也可以自駕。
大眾運輸:
線1:從上海市區出發,搭乘軌道交通9號線至佘山站,換搭公車滬陳線或鬆江92路,即可到達佘山森林公園,以及其中的佘山天文臺、聖母殿堂、森林賓館等主要旅遊景點
線2:佘山森林公園門口還有194路、 松江33路、松青線、南青專線,石青專線等公車路線。
線3:從 上海 市區出發可搭乘滬陳線。
自駕路線:
上海市區- 延安高架路-G50滬渝高速-趙巷出口(左轉)-嘉松中路/南路-(右轉)沈磚公路-(右轉)外青松公路,抵達森林公園、天文臺,以及佘山鎮區等地。
2.住宿推薦
來到佘山,一定要住在森林賓館,這裡遠離喧囂的都市,可以回歸寧靜的自然。森林賓館位於國家森林公園西南山麓,幢幢歐式別墅掩映在濃鬱深秀的山色中,環境優美,風光無限。
來到這裡,發現整個賓館都處於山林環抱之中,門前有很寬敞的停車場。森林賓館建於1995年,2015年進行了全面翻修。目前,森林賓館有別墅10棟,設有客房、套房、豪華套房和會議中心等。
雨天,竹影搖曳,漫步其中,別有一番情趣!之前以為這裡就是賓館,沒想到內部這麼大,像走進了公園般,滿眼都是新綠。
為了給入住的賓客更好的體驗,在歐式的別墅間建造了木質的棧道,休息的亭子還有搖椅等,竹林圍繞,令人想起蘇東坡的那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我入住的房間是海洋風,藍色的主色調,剛好我是雙魚座,很符合我的心意。客房佈置的相當溫馨,床品,備品等都很好,一夜安睡。
如果是帶孩子的親子家庭,這裡面也有專門給孩子們玩耍的區域,你完全不用擔心孩子們會哭鬧,這裡一定可以治愈他們。
可愛的搖搖椅,滑梯,連我這個大人也不禁要上去坐一坐,玩耍一番。總之,森林賓館上有萬竽翠竹,下有參天古木,瀑布潺潺,飛鳥啼鳴,你來過這裡,一定不會失望。
3.注意事項
特殊時期出遊
1.非重點疫情地區前往上海佘山景點,要出示當地健康碼,測量體溫方能通行
2.旅遊期間,進出公共場所還是需要佩戴口罩的,酒店也會為入住客人測量體溫,客房消毒
3.個人防疫記得多帶些口罩,消毒濕巾,免洗手液等,到公共場所配合測量體溫
遊覽時須注意
1.帶雨傘和雨衣,因為天氣陰晴不定,有時會突然變天,所以最好帶著以備不時之需。
2.目前佘山天主教堂沒有開放,廣富林古陶館沒有開放,去前關注下景點的實時信息。
3. 自駕一定要注意安全,路況不錯,最近多雨,有可能會塞車,記得提前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