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歷史兩千年看西安,千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上海的歷史,就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這裡面曾經是公共租界,外灘邊上矗立著幾十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將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風情書寫得栩栩如生,素有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多少個電影場景中的華麗轉身,多少個午夜夢回蕩氣回腸的故事,落在了這個傳奇的都市之中,一直在演繹著經典,從未被超越。
外灘全長1.5公里,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面即黃浦江,西面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來外灘賞黃浦江美景,看舊建築成為遊客必打卡的項目。而在外灘的幾十棟老建築中,這座擁有綠色屋頂的「遠東第一樓」不得不提,1929年,當時富甲一方的英籍猶太人愛利斯.維克多.沙遜在上海外灘蓋了一間飯店,幾乎把整個歐洲都給搬了過來,它當時叫「華懋飯店」。
90多年的歲月過去,如今它以「和平飯店」的形態依舊屹立在外灘邊上,其存在的價值遠超過普通酒店,走進它,就彷彿走進了老上海的歲月。現在即使你不入住,也能參觀這個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品味上海灘風情。和平飯店經典之旅可以參觀大廳、茉莉莉、爵士酒吧、和平博物館、東區走廊及外灘東門、華懋閣、龍鳳廳、拉力克走廊、和平廳。
上海作家陳丹燕在她的《成為和平飯店》一書中如此寫道:「沒有一座紀念碑,能比和平飯店更勝任來做上海的紀念碑。以一種大飯店開放的,單純的,見多識廣的方式,勾連與證明一個個滄海桑田的舊時代,這是任何一座單純的紀念碑都無法比肩的豐富與真切。這次的上海行,有幸入住了這家傳奇飯店,感受老上海的情懷。
【大廳:八角穹頂與上海縮影銀版畫】
在很長一段時間,大廳頂上的這個八角穹頂是封閉的,在2007年的大修繕中,大堂的玻璃天窗得以重見天日。高挑軒敞的大廳中央,天頂上彩色玻璃華美得令人情不自禁地駐足仰望。金色與粉綠相間的彩色玻璃鑲嵌於八角庭上,任光芒從空中清澈地流瀉下來,溫暖明亮。而在穹頂之上,還能看到維克多家族的象徵“獵犬”,他本人也熱衷於賽馬和狩獵,最初將酒吧命名為“馬與獵犬”。
這中央的「和平鴿」是在和平飯店90週年慶時由藝術家捐贈,用1580片琉璃做成,依托傳統琉璃工藝塑造身形,用解構式的現代藝術語言將和平鴿展翅的優美姿態娓娓道來,前衛又不失端莊,沉穩又不失浪漫。其寓意剛好和「和平飯店」吻合,和平鴿代表和平,也是和平飯店形象最好的象徵。
在和平鴿的四面,有四幅上海縮影銀版畫,展示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外灘風貌,讓人不禁聯想翩翩。
和平飯店的東門,平日不開,據說是有風水說對著黃浦江會將財產散盡。這個複古的階梯成了遊客很好的打卡點,卓別林的婚禮儀式區也是在這裡。通往餐廳的電梯也是從這邊上去。
在通往東門的走廊上還有圖片展,你可以看到在這裡取景的經典畫面,《不夜城》、《小時代3》、《聽風者》、《梅蘭芳》和《觸不可及》等等。
【和平博物館,國內第一家飯店形式博物館】
你可曾知道,這間上海最地標的飯店內藏著一座博物館,這大概也是國內第一家以飯店形式建立的博物館。藏在一樓轉角的一個不起眼的樓梯往上,住客都是可以免費參觀的博物館面積不大,但濃縮了和平飯店91年的歷史。
館內展出了鐫刻著「華懋飯店」(和平飯店北樓前身)字樣的銅製冰筒壺、銅鑰匙牌、銅製保溫瓶、銅煙灰缸、銀製調羹等一批「古董級」用品,以及吳昌碩、傅抱石、劉海粟等名家字畫。
各種年代感的器具,充滿斑駁的歷史印記,記錄下原主人沙遜和他那些明星政要朋友們留下的輝煌。看著眼前這些老照片,一幕幕的歷史畫面就在你眼前劃過。從孫中山到魯迅,從卓別林到蒙哥馬利,「老和平」裡的名人軼事,令人回眸歲月時平添一些津津有味的話題。劇作家蕭伯納曾到訪過,美國魏德邁將軍來過,馬歇爾將軍住過,就連司徒雷登校長和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等也在此停留過;美國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偕《摩登時代》女主角寶蓮高黛入住51號房;新中國成立後,和平飯店還接待過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等首領。
這座小型博物館可以說展示了從華懋酒店到和平酒店的歷史記載和人文傳奇。 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累積使和平飯店成為33電影、電視劇的「建築道具」。
現在和平飯店博物館對住客是開放參觀的,遊客也可以付費參觀,來體驗上海最地標的建築,走進上海灘的崢嶸歲月。
在這片寧靜的空間裡,講述著華懋飯店(1929到1952年)、和平飯店(1956到2007年)的歷史人文故事,以及經過精心修繕後於2010年7月28日重新開幕後飯店的新面貌,讓人了解了這棟大樓的近百年風雨歲月。在博物館內逛逛,享受這時光流轉的感覺,看看沙遜時期寫字臺,翻閱老上海書籍,味道真的很好。
【九國套房,住進30年代的奢華感】
住一晚和平飯店,是許多來上海旅遊的遊客首選,只有在這裡才能感受到最原始的上海味道,以及那些老上海的情懷。
整間飯店共有270間別具一格的奢華客房及套房,配備了結合裝飾藝術主義風格的家具和現代化生活設施,更值得一提的是位於五六七樓層的九國套房。這些套房是沙遜的暢想和理念,他要把不同國家的風情盡數納入華懋酒店。現在印度、英國、中國和美國套房直接沿襲和平飯店的原始風格,而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和德國套房則在保持不同國家和歷史風格的原有概念基礎上進行了重新設計,每間套房面積約178 平方公尺。這次的上海行,有幸入住了法國套房,隨我的鏡頭來看看這裡面是什麼樣的?
法國套房位於6樓,入住套房的賓客可直接到9樓的金尊行政樓層辦理登記入住服務,免費進入金樽酒廊享用歐式早餐及下午茶小吃。打開房門,面積約178平方米的套房呈現在眼前,首先是一個走廊,走廊的盡頭有酒水吧。
法國套房的整體格局就是崇尚優雅時尚的風格,用藝術運動風格的古典墻紙裱糊,另外還有核桃雕刻家具和豪華的設計面料。客廳是電視劇《談判官》的第一集取景地,楊冪當時就坐在這裡面的沙發上哦。壁爐的設計也凸顯了歐式風情,又帶著濃烈的複古韻味。
飯廳可以看到外灘的景色,正對的就是東方明珠塔,尤其當晚上燈光亮起時,美不勝收。
飯廳一角擺放的一個老式鐘錶,將人帶入上海上世紀30年代的遙遠追憶,著一襲旗袍拍照,分外優雅。
臥室中間是一個舒適的大床,床墊柔軟,但躺下又不會有下墜感,即使我這種平常腰椎間盤不好的人都感覺很舒適。
迷人的大理石浴室帶有大浴缸,所有盥洗用品乃是Le Labo的ROSE 31系列,獨特香氣直教人走入繁盛的嗅覺空間。
許多政要名人和明星在這些套房裡下榻過,很多電影電視劇的取景地也在這裡,「九國套房」在上海這個繁華大都市為遊客呈現了另外一個時代的風情,一種充滿魅力品味不凡的高貴,從莊嚴肅穆的橡木墻面裝飾和木質窗臺中可窺見上世紀30年代的風華。倚靠在窗臺上,望著黃浦江,聆聽過往船隻的鳴笛和外灘海關大樓的報時鐘,感慨萬千。
【華懋閣,外灘最美觀景臺】
華懋閣的前身是和平飯店的“扒房”,當時意味著最頂級的西餐廳,全世界的富豪都前來打卡。時至今日,最佳觀景位的露天包房6000一晚仍需提前預定,靠窗座位更是要提前一周以上預定。
這裡是看上海外灘的絕佳機位,以套裝形式呈現的餐點,也極具口感。午餐388元/位+15%服務費,前菜、主菜、甜點三選一。
前菜:西班牙香腸烘蛋,西班牙香腸搭配辣味醬汁,配菜還有蘑菇、烤馬鈴薯。
主菜:羊排,可選熟度,選的是7分熟,兩大塊澳洲羊架骨,搭配綠色蔬菜泥和迷迭香醬汁,使得羊排入口口感更加。黃色的那個是千層馬鈴薯(差點沒吃出來是馬鈴薯),分層的口感,而且有點脆的感覺。紅色是醋醃紅洋蔥,帶著酸甜滋味。
甜點:巴甫洛娃蛋糕,長方形的小蛋糕,不會甜膩,口感比較清爽,還搭配了一球巧克力冰淇淋,夏天最愛了!
下午茶也是以套餐形式,甜點臺的甜點是搭配好的,茶水飲品可以自由選擇!非常的舒服
屋頂的露天雞尾酒廊,也是外灘天際線的重要一員,站在這裡可以飽覽黃浦江兩岸,欣賞上海最美的城市景觀。
到了夜幕降臨時,華燈初上, 外灘兩岸光影流轉,美不勝收。
這裡也是拍人像的最好機位,以外灘為背景,太有時代穿梭感(兩個女生在這裡拍了不下100張……哈哈哈)
【龍鳳廳,經典奢華中餐廳】
位於8樓的龍鳳廳,中國傳統的紅柱綠壁,契丹金紋和著名的龍鳳頂,塑造出經典奢華的風格及氛圍,令來賓們穿越時空,彷彿置身於由皇家享有的美食天堂中。
龍鳳廳是聞名遐邇的高檔中餐廳,供應最經典的上海菜和粵菜。食材講究,服務周到,復古的精緻讓你恍惚回到了那年的崢嶸歲月。
老上海熏魚,作為上海菜最經典的涼菜系列,這個熏魚的口感對於南方人來說還是比較能接受,不會過甜,魚肉恰到好處的酥脆
香糟缽鬥,上海獨有的地方菜-糟缽鬥,老上海吃客才知道的美食,糟醉系列花樣繁多,各種原料都可以填入其中,實在是非常美味而又經典的「雜家」。這裡面加入了鴨舌、蝦、蠶豆、北極貝,可以說是葷素搭配。吃的時候再下面糟鹵裡再打個滾,帶著淡淡的酒香入口,甚是美味!
雙味小籠包,上桌時煙霧繚繞,每層四隻,分別是包蝦仁和豬肉,輕輕提先開窗再喝湯,最後吃餡料。
碳烤銀鱈魚,最愛這道,銀鱈魚的魚肉非常的鮮嫩,醬汁也很獨特。
在龍鳳廳的邊上,便是拉力克走廊。關於拉利克藝術玻璃,現在的中國青年人或許感到生疏了,但對那些在上海生活了半個世紀以上的“老克拉”和“最後的小開”來說,那真是一個飄遠了的、優美的夢。
拉利克藝術玻璃是上世紀風行全球的,尤其陶醉了歐洲的一種珍貴的特種玻璃藝術品。其最負盛名的製品,是一種在燒製過程中,溶入了銻和砷以及鈷的,稱之為Opalescent glass的玻璃藝術品。使用這種工藝燒出來的作品,含有特殊的色彩效果,有透明和磨砂兩種。這類製品遠看是乳白色,近看則是暗藍色,迎著光看則呈鮮紅色,猶如一團火,奇妙無比。而和平飯店的這些拉利克藝術玻璃飾品,有花鳥屏風,有飛鴿展翅,有魚翔淺底,置身其中,恍然一個水晶世界,更是身價不菲。
【老年爵士樂隊,外灘邊上的復古迴響】
每當夜幕降臨,在上海灘C位的和平飯店,傳來熟悉的旋律,復古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風情,都在那一首首耳熟能詳的老歌中緩緩流淌出來。當你走進這個爵士酒吧,當你看到台上表演的那群人,那一刻的震撼真的無法形容。他們白發蒼蒼但穿著精神奕奕的藍色西裝,他們神情專注,乾瘦的手指劃過懷抱的樂器,他們是和平飯店的老年爵士樂隊。
和平飯店老年爵士樂隊成立於1980年,是上海最負盛名的爵士樂隊之一,也是國內唯一的一支老年爵士樂隊。平均年齡達到了80歲,40年來風雨無阻,每晚在和平飯店一樓的爵士吧帶來經典爵士樂。你完全看不到80高齡的芐芐老人頹靡,對音樂的熱愛對生活的享受在他們身上展現出來,這樣的狀態真的讓我們這些動不動喊累的年輕人感到自愧不如。
和平飯店爵士酒吧為何能被美國1996年的《新聞週刊》評為世界最佳酒吧之一?在過去的四十年裡,為何能一直被寫入旅遊手冊必去景點,成為上自各國政要,下至黎民百姓心中的滬上風景?這支被譽為「藝壇的常青樹」老樂手們特別擅長演奏那些三四十年代的爵士名曲以及世界各地的名曲,他們「不老的傳說」也成了上海和平飯店一道亮麗的風景。
今日的和平飯店北樓,歷史上曾被稱為華懋飯店、沙遜大廈,有「遠東第一樓」的美譽,為猶太商人維克多·沙遜在上海建造的第一座高層建築,也是上海近代建築史上第一幢現代派建築,可以說是外灘上最值得參觀的大樓。現在即使不是住店客人也可以付費進行參觀遊覽,一睹老上海風采。 1980年,中斷近40年的爵士樂再度迴響在上海。外賓感到,這不僅是一支能演奏外國樂曲的樂隊,也傳遞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信號。很快,老年爵士樂隊,成為了和平飯店的招牌。眼前的樂隊,樂手年老,樂器陳舊,樂譜泛黃。但這樣的「三老」組合,卻有一種特別動人的魅力。
隨著樂曲的響起,有不少人還情不自禁的跳起舞來,一曲中三或者倫巴讓這不大的爵士吧內顯得更有風情了,彷彿回到了三十年代老洋房裡舉辦的舞會。聽歌的同時也可以近距離地坐在吧檯,看帥氣的調酒師調酒。
進入爵士吧每人的最低消費是一杯酒水,人均大概100左右,其實還是很劃算的。在老上海的爵士樂風情中品一杯浪漫雞尾酒,也是別有一番體驗。
比起小鮮肉們,這些「老臘肉」反而更令人回味。知道我們來自廈門,現任團長過來跟我們聊天,健言談舉止感受到了他們的情懷,喜歡新事物也樂於分享他們的喜悅。
「人們都說,看到我們,宛如看到舊上海的繁華。其實不是,我們見證的,是一個全新的上海。」
如果你來了上海,如果你晚上路過外灘,即使沒有入住和平酒店,也強烈建議你來爵士酒吧,聽一次老年爵士樂隊的現場演奏。伴隨著經典的爵士樂,品嚐一杯沙遜雞尾酒,讓人彷彿回到了上世紀的「黃金年代」。燭光搖曳,音符飄揚,將老上海的夢演繹到淋漓盡致。
【寫在最後】
如果說最能代表上海的建築,和平飯店就必須一提,它的存在遠遠不止是一座飯店這麼簡單,而是濃縮了上海近一個世紀的歷史風情。一磚一瓦,甚至到每個餐具樂器,都有它獨特的韻味,說它是上海的紀念碑再準確不過。
一扇旋轉木門,將和平飯店與外面喧鬧的南京路步行街隔開,這一墻之隔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上海的過去,從現世到過往,只有懂她的人,才能體味出門後的傳奇,傳奇中的故事。
上海行|入住和平飯店,走進老上海的風雲故事,看盡外灘繁華與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