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會嚮往著大海;
有很多人,會坐郵輪跨過大海;
還有很多人,一輩子依海生存…
但我們到底有多了解海呢?可能大多數人不了解。
那就來一次中國航海博物館吧,到這裡來聆聽一下,海與我們的故事~
可能知道中國航海博物館的人不多,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中國航海博物館位於上海南匯新城滴水湖附近,是中國首個國家級的航海博物館。館內以「航海」為主題,設有航海歷史、船舶、航海與港口、海事與海上安全、海員、軍事航海六大展館,還有一些寓教於樂的體驗性質的項目,雖然說更適合親子的課外拓展,但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很好了解「航海」的機會。而博物館所在的地方離海僅10分鐘車距,還有一系列相關海洋主題的學校、建築等,形成了一整個片區的海洋航海文化,特別有意思,一直以來都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地方了。不多說了,我們直接進入主題,來看看航海博物館的魅力吧!
鎮館之寶
中國航海博物館的場館設計很神奇,必須從正門的階梯走上樓,才能進正門。其實這樣也是為了讓大家一眼就能從最佳角度看到整個場館的鎮館之寶——明代福船。這艘明代福船是按照原來船隻大小一比一建造的,福船是中國古代海船中的一個船型,也是“四大古船”之一,福建浙江沿海一帶尖底海船的統稱。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個福船是按照「鄭和下西洋」時的船來仿製的,也代表了中國航海事業從那個時候正式起航。
福船是可以上船參觀的,不過疫情期間,每批不超過10人。上到福船,主要參觀集中在甲板之上,內部是只能遠觀的。住宿、廚房、就算是養雞的地方一應俱全,讓人感嘆!
小夥伴的寶寶愷愷,饒有興致的對船上的一切進行反復「品味」。對於孩子來說,的確是一次很好的增加知識面的機會呢!這可是人生很難接觸到的部分。
抬頭望船帆,高的直接伸入頂端,和設計感十足的場館頂,融為一體,向著未知的未來進發。
福船登陸的樓層同側還有展示了許多經典的船模,相較於場館展覽,這裡面比較集中且有代表性,可以順便先一起參觀了!
人類的航海史
我們穿越時光的記憶,從過去開始了解人類的航海史。航海歷史館,以時間為主線,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現代,講述航海的演變與發展。也是整個博物館最重要的展館了。
航海之前先說船,展區中間放置的羊皮筏子一下子帶我們回到了那個在江河上靠「漂」的年代,也是最早人們利用浮力開始了在水面上的生活勞作。
上海出土的獨木舟殘片
這是當代瀘沽湖依舊在使用的「獨木舟」。獨木舟看似粗壯,但很適合當地人在河裡勞動,捕魚捕蝦,而沿用至今。
樓船,秦漢時期普遍使用,也是古代大型戰船之一,因為船上有多層建築看似像樓而得名。
東漢的陶船和西漢的五漿木船
西漢的船紋銅鼓,腰部有古滇人的龍舟競渡的紋路
這是航海博物館另一大鎮館之寶-春秋大翼戰船。通體黃金製作,春秋戰國時期的代表性戰船,反應了吳國當時經濟力量和生產技術水準。
《清明上河圖》中的客船,代表性的內河船隻。兩側有很大的窗戶,採光很好。艙內存儲量也不錯。
發現於泉州灣的古代沉船的模型復刻,屬福船類型。
模型船上精緻的設計,雖然是複刻,但也足以見證當時船的設計和經濟的發展。
一些圖片也展示了,當時從海底沉船發現的遺跡和陶瓶等。
大明混一圖是由中國人繪製,現存最早尺寸最大的彩繪版世界地圖,其中還畫到了非洲的存在,在當時是幾乎很少見的,所以這幅圖的收藏價值極高!
一些留著歲月痕蹟的船體配件,也被展示了出來。
當時的錫蘭(現今斯里蘭卡)佛教文化的山佛寺碑,是鄭和透過航運從中國運送過去的。
這是一些廣州十三行外貿品,非常精美。
古代船體所使用的不同種類的船帆。
在長江口打撈出來的船舵,與南京明代「六作塘」相似,但這麼大的船舵,還是第一次見到,也算是保存尚可了。
一些精緻的古代外國船隻展示,倒是突然間有了「加勒比海盜」的既視感。
古代已經能繪製如此精緻的江蘇海防圖了,包括每個海域的島和堤岸!
時間推移,很快就來到了鴉片戰爭的年代,因為和國外貿易的頻繁往來,也帶來了列強的滿滿慾望。也正是一系列的悲痛歷史,振奮了國人,發憤圖強,開始了自己的造船事業。
伊敦輪,從大英輪船公司購買,蒸汽動力郵船。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航運業擁有和使用的第一艘商船。
從近代過度到現代的展廳還放著一艘仿古的船隻,不過歷史終將成為歷史。
現代,各種貨輪、破冰船、航空母艦、潛水艇,慢慢走進大家的視線,從技術等各方面來說,中國在航海業是飛速發展的,可見的領先水準。光是這些展示的各類模型,就足以讓我們心中充滿驕傲,為國家感到自豪。
海洋是複雜的,人們在探索的過程中,慢慢革新著技術,中國的航海事業一定會越來越好!
船是如何造起來的?
相信大家在第一個場館看了這麼多船的模型,肯定會好奇“船是如何造起來的?”,那移步船舶館,便可知道了。
一進門,看到四個不同的船頭,很是好奇,光船都有這麼多款式麼~其實每個船頭不同的設計都是有不同作用的,比如有的是破冰船有的是郵輪,需求和目的不同,導致構造也會不同。
主展廳裡巨大的船體惹的大家都好奇起來,體型雖然不是和實物一比一,但也像大家展示了當今船的內部構造,模型製作也精細到船上的海員都活靈活現。
大船模型的一側,放著許多海上救援設備,如氣墊船、滅火器、救生衣等。直到今天我們才知道,為啥救生衣是橘色的,一方面帶有熒光的效果,容易被發現,另一方面,這個顏色和一種有毒海蛇相同,鯊魚會避而遠之,以保證漂在海上的人的安全!
另一個展廳放著另一艘木船,這是明代的快船。以1:2比例復原了當時的快船,左右兩側都安裝有披水板。且一側有解剖部分,讓大家更容易了解當時船隻製造工藝。
來到現代,造船的工藝已經非常精細了,漂亮的船體構造圖紙,讓我這個工科生都感嘆不已。畫的也是非常的漂亮。就是透過這一幅幅工程圖紙,才有了一艘被造出來的現代船隻。
船在哪裡造?模型告訴你,精緻的模型,更容易的展示了船廠的造船現場,比去現場觀摩更直觀很多。
焊接體驗,可惜疫情暫時停止了。希望下次有機會能體驗一回。
船舶館最生動的展示就要數環幕戲院了,可以看船隻被製造的過程,很精彩。因為播放時間不短,所以排隊可能要排一會~
對於我們遊客來說,其實體驗一回做船模倒是很棒的選擇,雖然工作室暫關,但總有機會為自己做一艘船模,展示在家裡的櫥窗之中噠~
船舶主體的動力裝置,為各類船舶提供動力的機械。
除了船舶,還有模擬潛艇的內部結構,結構之復雜也讓我們驚訝,雖然這裡潛艇不是主講,但也感受了下艙內的神奇構造。
海員
海員,作為航海事業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讓我們來了解下他們的航海生活吧。或許這個職業,對於我們來說,比較遙遠也很陌生,偶爾從電視的紀實片才能看到一出海就好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回一次家的海員們。但這個工作,實際上也是需要有非常全面的知識才能夠勝任的。
這裡面展示了與海員相關的一切,包括工作與生活情況,還有一些相關的文獻資料。
船艙生活環境的展示也是不可或缺的。畢竟不是每個人坐過海上的郵輪,對於這部分可能會缺乏概念,這樣的房間也讓大家知道海員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有個孩子在一旁說到,他們住的真好,我們都相視一笑。
在海員館裡還有個有趣的體驗,便是航海駕駛的模擬器,走到房間裡,便能感受船長開船所能看到的視角,幫助大家感受海上生活,很有意思。不過現在一次只能五人入內體驗,有興趣的一定要先排隊後體驗哦~這可是人氣很足的項目哦~
海員館外是航海繩索綁法教學,可惜疫情停止了,下次再來玩~
軍事與航海
雖然我自己不懂軍事,但當我走進「軍事與航海」這個展館的時候,還是被整個展館中精緻的軍艦模型所震撼。軍事航海館有中國人民海軍建設和軍艦知識兩方面組成。場館不大,但展品令人稱奇。
仔細看航空母艦模型上的各個部分,細緻到每個細節,砲彈、飛機等等,讓我這個喜歡手辦的人在心中默默種草。
和我一樣不懂軍事的小夥伴也不用擔心看不懂,每一款航母模型都是按照原有的航母復刻的,都有對應的展板講述當年的故事,而每個故事都是一段重要的歷史,難以忘懷的過去!
航海技術與港口
看了這麼多船的模型、造船工藝、和航海相關的人和事後,是時候了解一些航海技術和港口啦~這裡也是參觀到快尾聲的節奏了,但這裡的每個細節也是和航海這個話題息息相關,類似「臟器」般的存在!
走進場館,會先看見很多老物件擺放在櫥窗之中,其實這些都是從古至今各類保障航行安全的儀器儀表。隨著年代變化會略有不同,但基本功能和需求都是一致的。例如天文鐘、六分儀、八分儀等。講解小姐姐把這些儀器的功能說的淺顯易懂,也會用一些故事幫我們代入,比如舉例了泰坦尼克號撞冰山後未及時得到週邊船隻救援的原因。
還有國際通用的旗幟,一看到這麼多款式的旗幟我就暈了,但這一面就代表一個寓意,好幾面就能組成重要的救援信息,在海上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挖泥船,這個不會賣賣給國外的船隻類型,後來還知道了洋山港也是靠這樣的船建造起來的!
可能愛旅遊的小夥伴很喜歡去海之角的燈塔各種打卡,也可能知道燈塔是領航的作用,但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是除了燈塔外,還有引航員,這是一項非常危險的工作,但每個海域都是必須的!這個引航員考了這個港口的證,在其他港口並不能使用,這項工作的精準要求如此之高!
燈塔其實還有個作用,便是標明國土所有,這個白紅相見的燈塔模型,實際是中國最南南沙群島上的燈塔,以示國家土地所有!
場景模型再現了曾經上海港口的繁榮之貌,從過去到現在,一個個向我們展示著發展的進程。
而如今一個個海岸上的港口建成,更加速了貿易和文化的交流。模型便是天津的海港。
這裡就要說回上海了,館裡展示了上海的市徽,上面的形象就是帆船,寓意著上海是經濟貿易的港口,啟程遠航。
最後,洋山深水港的樣貌展現在我們面前,他是如今全球最大的智慧集裝箱碼頭。具體的建造歷史就不細說了,畢竟還是有很多人去打過卡,觀摩過貨櫃碼頭的。這裡要說回到開頭了,以臨港區域為中心,輻射的航海文化,形成了完整的參觀體系。在滴水湖搭車跨過東海大橋,便可抵達洋山深水港。如果週末帶上孩子來個兩日的航海文化探索之旅,倒也是個很不錯的體驗了!
航海生活節,趣味小活動
7月5日是中國航海博物館的十週年紀念日,所以這幾天來館參觀的小伙伴們都有福啦~一樓恰逢“航海生活節”的活動,開始還沒在意,後來才發現了這個有趣的活動!還好沒有錯過!
雖然一般都是家長帶著寶寶去領活動的打卡單,但我也要充當一回「孩子」。集章卡上有線路的指引,只要帶上這張卡去每個點打卡敲章就可以啦~
活動的項目還是很豐富的,例如用彩色珠子填滿自己的星星玻璃瓶,例如手工diy船的模型,例如投籃等等,每個項目都很有體驗感,當然對於我們來說,更期待最後的大獎啦~看愷愷玩水珠子玩的多高興呀!
這些水珠是用水泡起來的,五顏六色的,別說孩子喜歡了,我們大人也很喜歡,一同沉浸在選珠子填瓶子的樂趣當中。
當然,vr劃船更受大小朋友的喜愛,這裡排隊的人最多,要通過自己的力度滑vr中的獨木舟,還挺有趣的!
還有個比較熱門的項目就是遙控船了,相信大家都有玩過,雖然愷愷還小,但他對於船的熱情程度,連我們都控制不了,他心中一定有很多問號,有待以後一併解決了!
我也順利的在半小時內敲完了全程,完成了偉大的集章使命!
集滿章後可以領到航海博物館的十週年徽章,很多孩子一拿到就興奮的別在自己的衣服上了。到這裡,大家千萬別以為已經結束了,集章卡還會有好幾次大抽獎哦,中獎率還挺高的,不然走了就肯定沒有獎品啦~這樣的有關航海的活動,確實給展館內增添了不少樂趣,讓我心中對博物館的喜歡增加了好幾分~
特展:航海與上海的關系
資深的夥伴桑桑,一直給我們推薦博物館的特展,特展就是除常規展以外,每個不同的時期,都會有特定主題的展覽,可能結合實事,可能結合相關節日等。我們這次看到的特展是「近代上海城市與海洋的交融」。
最近剛好我也在拍一些關於上海的老記憶,不過這個特展的主題更舊,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上海作為一個港口城市,城市發展與航海帶來的全球化,密不可分。包括上海的海派文化,也是因為貿易的頻繁,而創造出如此多元的文化。
展覽除了透過場景還原老上海的風情,也展示了一些老物件,如申報、黃包車、旗袍等。讓我們這些上海人都立馬拉回到了那個年代。
一些被我們成為「小人書」的畫集,隨著時間推移,都已經成了老古董,市面上也很難見到了!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個不夜城”,看到百樂門舞臺的瞬間,就彷彿歌女在面前風情萬種的唱出了這首曲調。
雖然展覽不大,但帶著我們回顧了上海老城廂走向「大上海」的發展史,也給我收集老上海的素材增添了不少靈感,哦對了,這個特展要設到十月十二日,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過來看看~
交通
中國航海博物館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臨港新城申港大道197號(近滴水湖)公共交通:地鐵16號線換1096路公交車或打個車10分鐘便可到達自駕路線:外環線S20(浦東機場方向)->S2高速(東海大橋方向)->臨港新片區出口下沿申港大道直行到博物館(博物館停車場免費)
營業時間
9:30-16:00,週一閉關,假日除外
門票資訊
票務資訊:成人票30元/人,學生票15元/人,60-69週歲老人10元/人。 6週歲及以下或1.4公尺及以下兒童、70週歲及以上老人、現役軍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人員、公安民警、離休幹部、軍隊離退休幹部、海員、殘障人士、烈士家屬、全國醫務工作者、博物館協會會員憑相關證件免費參觀。
預約資訊
疫情期間預約須知:1、提前在“滬遊碼”預約參觀時間(單日最多4000人)2、準備好“隨申碼”,綠色方可進入3、參觀請戴好口罩4、部分體驗單次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