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諸暨博物館,獨享小機器人的陪伴(5)-諸暨3日(15)。

諸暨博物館,獨享小機器人的陪伴(5)-諸暨3日(15)。

★旅遊地點:浙江紹興諸暨博物館

下一個館是近代史了,門口也有巨幅的銅雕,他們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流血流汗的諸暨仁人誌士。他們在各個領域或獻身革命,或科學報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僕後繼,用青春和生命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華章。

俞秀松,次塢鎮溪埭村人,曾與陳獨秀、李達、李漢俊等成立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負責組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並任書記,後來率100餘名黨團員赴蘇留學,歸國後先後在中山大學、列寧學院學習和任教。 1935年進新疆工作,曾任新疆反帝聯合總會秘書長、新疆學院院長等職。 1937年被王明和康生誣為“托派”,被捕後轉押蘇聯,被蘇聯最高法院軍事法庭判為死刑,直到1996年俄聯邦軍事檢察院才為其徹底平反。

張秋人,牌頭鎮同文村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指導並支持湖南「三師學潮」。 1927年接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9月在西湖邊被捕,1928年被國民黨殺害。

宣中華,牌頭鎮中華村人,領導發起震驚全國的「一師風潮」。 1922年以浙江農民代表的身份前往莫斯科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大會。大革命時期,是浙江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領導者。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在上海被捕,4月17日在龍華犧牲。

宣俠父的名氣比其他人更大,他原名堯火,號劍魂,店口鎮俠父村人,1924年建立台州最早的黨組織海門黨小組。考入黃埔軍校後,因為與校長蔣介石意見不合而離校,受李大釗指派到西北軍馮玉祥部工作。 1927年回諸暨開始農民運動,被選為縣委員兼軍事部長。 1929年離開諸暨,支持馮玉祥建立抗日同盟軍,又與吉鴻昌組織反法西斯大同盟。 1935年赴香港推動李濟深等組織「中華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奉調到西安協助周恩來工作,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高級以議,1938年被國民黨特務綁架殺害。

汪壽華,趙家鎮泉畈村人,曾赴蘇俄學習,在西伯利亞從事華工教育。歸國後曾任上海總工會宣傳部主任、上海總工會黨團負責人等職,後來領導上海罷工風潮,與周恩來等組織發動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當選上海總工會委員長。 1927年,被蔣介石唆使杜月笙暗殺。

鄭復他,暨陽街道金雞山後居民區人,兩次領導商務印書館工人大罷工,曾任中共上海區委委員、上海市工會執行委員等職,參與發動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遭通緝,1928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在上海就義。

其實我剛進入大廳,就被一角的雕花木床給吸引住了,這是鄭復他烈士的婚床,上頂全是鏤空的雕花板,居中處浮雕和合二仙,左右兩側面板雕刻喜鵲、梅花、松板、梅花鹿等圖案,都是有著吉祥寓意的。床的膨牙和三圍欄板都採用傳統式的攢接,上面浮雕花草圖案,整張床工藝十分講究。

床前有三柱立式木衣架,這也是鄭復他烈士生前使用的物品,三柱用上下兩塊圓板攢接,上小下大,上端小圓板上有木製葫蘆形的頂飾。另外還有一頂衣櫥,兩組矮櫃,都是木製的。

一旁還有“科技翹楚”,用圖文的形式介紹這些諸暨的傑出人物,其中有很多名字是我們熟悉的。例如金岳霖,我國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不過我知道金先生,倒不是他的學術成就,而是他對林徽因的深情。此外還有趙忠堯、金善寶、斯行健、胡濟民、吳中倫……都是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

然而發現了兩台小機器人正在充電,我試了一下螢幕,是黑著的,沒有開啟,自然是不能享受它的講解服務了,可惜。

二樓中間是與一樓相通的,四周備置沙發桌椅,可臨窗觀景。拿出自備的茶杯和小零食,在書架上抽了一本書,如果不是時間關係,真的可以在這裡消磨上半天。

下一個館是「陵谷滄桑 守望家園」自然廳,介紹諸暨的遠古奇觀,我很懷疑自己又走錯了次序,不過進來的時候還經過了安檢,似乎又沒錯。搔了搔頭,也沒有再細究,挨次看了下去。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吃驚地發現,原來諸暨竟然有縣級以上地質遺跡40處,其中國家級6處,省級8處。諸暨不僅有豐富的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也十分豐富呢。不過,我們知道諸暨,似乎只有五洩……太孤陋寡聞了。

館內陳展了一些礦石和化石,也佈置了東白山為例的森林生態系模型,真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野豬、白腹隼雕、麂、金錢豹、穿山甲、果子狸、草鴞、青鼬、黃腹鼬、野兔、豪豬、獼猴、綠頭鴨、鴛鴦、夜鷺、小天鵝、白鷺、鴻雁、白鷺、丹頂鶴…在這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

諸暨的森林覆蓋率居然高達60.24%,在江浙確實是比較理想的數據了。東部會稽山、西部龍門山兩大丘陵低山區,東白山是諸暨第一高峰,海拔1194.6米,是江浙省中部地區的稀有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基地。好吧,又是一個我們錯過的景點。

館內也介紹了趙家古井桔槔灌溉系統,在16世紀就有明確的記載,直到今天還發揮灌溉的作用。上世紀30年代,還有8,000多眼井,隨著都市化的進程,許多古井已經被填埋了,今天的泉畈村還有118眼古井繼續承擔灌溉農田的任務。

 

自由行:浙江紹興諸暨博物館

5月初夏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