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浙江紹興諸暨博物館
第四單元「驕水悠長 名賢之鄉」。諸暨歷史中出過不少名人,例如劉光復、王冕、楊維族楨、陳洪瑤、戴思恭、駱問禮等,但似乎被美女西施給掩蓋了光華。世人但知諸暨是西施故裡,卻不知道也是這些先賢的故鄉。
元明清時期的「諸暨三賢」王冕、楊維楨、陳洪瑤生逢亂世,但是在中國文學史、書畫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看到這裡,有很想摀臉,因為去西施故裡遊覽的時候,我們竟然完美地錯過了三賢館。
王冕,元末著名畫家,諸暨楓橋人,幼時家貧好學,青年時屢試不第,以遊歷賣畫為生,晚年歸隱九里,尤工墨梅,首創以花乳石刻印,是篆刻史上的重大變革,有《黑梅圖》《竹齋集》(詩集)傳世。這位畫家我們久聞大名,因為語文課本裡面就有關於他的故事,很勵志。
楊維幀,元末詩壇領袖,著名書法家,也是諸暨楓橋人,泰定四年進士,晚年定居松江,首創從章草入行草手法的綜合運用,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陳洪瑤,明末清初畫家,還是諸暨楓橋人,看來楓橋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可惜這次我們也沒有安排去楓橋,看看三賢生活的地方。陳洪瑤工畫善書也能詩文,與北方崔子忠齊名,時有「南陳北崔」的說法,著有《寶綸堂集》。
館內陳列了陳洪瑤的畫作,有《仕女圖》《品梅圖》《羲之纈鵝圖》《桐陰賞石圖軸》等,但都是複製品。
清朝的青花瓷比元青花更細膩,款式和圖案也更豐富。銘文金元寶不是很大,我我們把臉貼到玻璃上也沒看到銘文。龍紋和田白玉帶鉤紋飾倒也罷了,這玉質實在細膩溫潤,很想摸一摸。一套四隻的碧玉小盅看起來也挺可愛,還有花紋。
諸暨古建築遺存豐富,祠堂廟宇、宅第民居、學堂書院、牌坊影壁、古橋古塔等,佔全市不可移動文物總量的69%。就是西施故裡,也留下了一些老房子,不過那些老房子的年代不是太久遠。最著名的古建築,還是斯氏古民居建築群,是清代江南聚族而居的大型宗族建築群,堪稱「江南巨宅」。
其實朋友倒是推薦過東白湖的香榧森林公園,只是因為路途比較遙遠,交通不是太便利,再加上對於香榧林,雖然堪稱中國最大的香榧林,但興趣也不是很大。第一和第二,其實也差不了太多。後來才知道斯氏古建居然就在東白湖鎮,倒是很可惜沒有安排。但我們計畫的時間不多,去了斯宅,也不可能來博物館了,熊掌與魚,只能擇一而已。
明清以來,諸既舉學日盛,鄉間紛設書院義熟,整個諸暨竟然多達790餘處書院主熟,幾乎覆蓋全境。
《梅嶺課子圖》是清光緒年間,秀才傅曉淵紀念父親傅岱在家鄉結廬授課情景,請好友兩浙名士胡琴舟所作所為的畫,共有俞樾、吳昌碩、將智由等72位文化名人在畫上題詠。於是,這件畫作集書畫於一體,著名經學大師俞樾先生曾評:「國朝有錢氏夜紡授經圖,世稱母教;梅嶺課子圖,父教也。」這評價,不可謂不高啊。
不過博物館陳列的複製,其真跡存於諸暨檔案館。檔案館一般是不會對遊客開放的,難道這件畫作的檔案價值更高?
畫的下方是一根魚骨做的屋樑,原來在王家井鎮鳳儀樓村的魚梁書屋內,後來書屋倒塌,魚梁就由諸暨博物館徵集收藏了。魚梁書屋的得名,正由於這根魚骨為梁,這在中國的古建築中也是極為少見的。好吧,對我們來說,還是頭一回看到用魚骨做梁,這也是水鄉才能見到的景象。
小機器人講解到這裡就結束了全部工作,還很甜美地請求給個評價。我沒得說,當然給五星級好評,我恨不能擁抱它一下以示感謝,小機器人的服務太到位了,講解也太清晰了,更重要的是能夠讓我們隨心所欲的或停或走,不要太貼心。
雖然諸既博物館作為一個縣級博物館,陳列的文物有很多都是複製品,大多數珍貴的藏品都被省博物館或地級市博物館收藏,當然也還有一些好東西。事實上,對於這座博物館,我安排行程的時候都只是有時間遊覽,而沒有把它列在我的必遊行程裡。幸好,我們的時間還不算太緊,有幸造訪博物館。透過小機器人的講解,還是了解了許多諸暨的歷史人文,真的很不虛此行。
告別了小機器人,我們出了門,迴廊上還有“金石不磨——諸暨摩崖碑刻珍拓展”,只是我們對於這些碑拓的書法一竅不通,還得看打印的說明文字才能看懂,也就沒有細看。
自由行:浙江紹興諸暨博物館
5月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