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紹興古纖道紀遊。

紹興古纖道紀遊。

多年前我到浙江紹興柯岩,行色匆匆走過一段古纖道,儘管沒有走完全程,但這條被譽為白玉長堤的古纖道宛如一條水上長虹延伸到水天極目之處,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2024年10月5日,秋雨綿綿,我打的前往紹興古纖道,細細品味和感受其歷史的滄桑美感。

我到的這段古​​纖道是浙東古運河紹興段的古纖道,道旁有碑標示其身分和價值。

纖道,初名運道塘,又稱官塘,俗稱纖塘路,既是古人行舟背纖的通道,也是來往船隻躲避風浪的屏障。古纖道是古越獨創的一種橋路組合的道路,是浙東平原特有的水鄉文物,形體纖巧,造型別緻,構成江南水鄉的綺麗風光。古代浙東運河水面寬闊,負重逆水行舟,常為風浪所阻,行舟拉纖很必要。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修築,大規模的修築則是在唐代,據記載唐元和十年 (公元815年)浙東觀察使孟簡疏浚運河,並在浙東運河紹興至蕭山段砌築起一條土堤供行舟背纖,故名纖道,又叫纖塘、官塘、運道塘,建成之後,舟運稱便。明代弘治年間山陰知縣李良重修,改以青石板鋪砌,實岸處石板路面與岸坎渾然一體,遇水面則架築橋樑,連綿百餘裡,或傍野臨水,沿岸鋪築;或建於橋下,緊依橋墩,穿越而過;或於河面寬廣處飛架水上,迎流而建,所用材料皆為青條石、青石板,因有“白玉長堤”之稱。清康熙、鹹豐、光緒年間皆有重修,日臻完美。

古纖道是最具特色的古代水運設施遺存和我國文物建築中的孤例。古纖道貼近水面,有臨水依岸和破水而築兩種形式。前者一般在河面較窄處,順河岸採用條石從水底實砌,錯縫橫鋪間以丁石或「一順一丁」式砌築,上用石板橫鋪,每塊闊 0.7~0.9 米,纖道路面寬約1.5米,高出水面約0.6米。

破水而築的兩面臨水纖道,多在河寬水深處,依其構造,又可分為兩類:其一是實體纖道,結構形式同依岸纖道相同,即早期堤塘形式;其二是石墩樑橋型纖道,這是古纖道精華部分,其路基是用條石壘疊砌成的一個個石墩,高出水面0.5米左右,一般每隔2米左右砌一橋墩,墩間用三根石板並排平舖一根石板橫舖作為橋面架於橋墩上,每塊石板長3米左右,寬0.4~0.5米,構成寬約1.5公尺的橋面。

每隔裡許便建有凸起的拱橋或樑橋,既能調劑纖道兩邊運河水源, 又可便於船隻穿過纖道航行,或在遇到風急浪高時,使船隻穿過大橋下就近駛入淺水區躲避。

古纖道工程浩大,設計巧妙,古纖道順著運河,時而一面臨水,一面依岸;時而兩面臨水,平鋪水中,儼然一條飄帶,蜿蜒伸向水天極目之處。由於古纖道貼水而過,上面可行人背纖,遇大風大浪,又彷彿是中流砥柱,可抵銷風浪對船隻的撞擊。

歲月荏苒,浙東古纖道保存較完好的只有紹興有幾段,全長7.5公里。寧波段古纖道基本上已經不存在,蕭山段也僅殘存3公里長,保護狀況似乎也不理想。紹興古纖道作為大運河(紹興段)最具特色的古代水運設施遺存和文物建築中的孤例,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煙雨中,我漫步古纖道,放眼遠眺浙東古運河河清水秀,纖道如鏈,秋雨如墨染,此處最江南,景色如詩似畫。

離開古纖道,打的前往柯岩。

多年前我去過柯岩,那裡的石佛、雲骨等古代採石遺景和鑑湖的古纖道給我留下石刻印象,此次重遊喚起往日的記憶,景點佈置也比當年增色和精緻了不少。

位於柯山腳下的柯岩風景區包含柯岩、鑑湖、魯鎮三部分,柯岩是整個風景區的核心。我首先來到柯岩,這裡原是一處採石場。據說採石歷史始於漢代和三國時期,逐漸留下一些採石遺景,至清代形成了“柯岩八景”,經過園林化的景點營造,成為越中勝景。

柯岩最令人矚目的是石佛和雲骨。 「天工大佛」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開鑿於隋代,歷經石工三代鑿成,頗有氣勢。

奇石「雲骨」上寬下窄,猶如一座顛倒過來的寶塔,高30餘米,底圍僅4米,看似頭重腳輕,卻已在風雨中巍然屹立了一千多年,令人驚嘆,遠看如一炷煙靄,裊裊升空,有「爐柱晴煙」之稱。

在鏡水灣一泓池水的倒影下,兩座奇石景色幽美。

柯岩還有古採石場遺址,那裡保留著數個古代採石後留下的深坑。

在柯岩走馬觀花看了看手印山、古七星岩等姿態各異的石宕、石洞、石潭、石壁等奇景,崖壁上還有古代留下的摩崖題刻。

臨水的社戲台應該是仿建的建築,令人想起魯迅筆下的社戲場景。

煙雨中,在柯岩烏篷船碼頭搭乘烏篷船前往鑑湖景區古纖道碼頭,這是我第一次搭乘烏篷船。

煙雨濛濛,泛舟鑑湖碧波,領略鑑湖水鄉秀麗風光,體會「如在鏡中游」之趣。

坐船遠眺,鑑湖古纖道如一條玉帶飄蕩在鑑湖水天之間,清代齊召南「白玉長堤路,烏篷小畫船」的詩意油然而生。

登上鑑湖古纖道碼頭,來到釣魚橋。據說南宋陸遊常到鑑湖盤桓,曾在此釣魚。

走上釣魚橋來到古纖道上,漫步白玉長堤,水天一色,景象怡人。

走完古​​纖道,來到酒島碼頭換乘畫舫遊船前往魯鎮景區。

魯鎮景區是2003年依照魯迅筆下紹興水鄉風貌還原再現的鄉村小鎮主題公園,青石板舖的街巷,枕河而立的店鋪,古樸幽深的台門宅院,千姿百態的石橋石坊,縱橫交錯的河道水巷,飛簷挑角的戲台樓閣,展現舊時江南水鄉鎮的生活環境和多彩多姿的越地風情。因為是憑空而建的古鎮場景,並無真實的歷史和現實基礎,我遊覽的興趣不大,匆匆而過。

結束魯鎮遊覽時,已過下午2時,便打的前往安昌古鎮遊覽。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