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峰在紹興宋六陵的西側,是泰寧寺的後山。關於泰寧寺與白鹿峰的歷史大概是這樣的:泰寧寺初建於週顯徳二年(955),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為陸氏功德院,南宋紹興初年因其寺址建為昭慈孟太后攢宮,故“移寺於顏家山”,明《萬歷志》稱“遷寺於山南二里白鹿峰下”。
白鹿峰在歷史上有許多叫法,如白鹿山、白鹿尖、顏家山等,而如今被稱為「寺後山」。
白鹿峰在宋六陵整個地形佈局中的位置是重要的。如南宋禮官楊華在歸奏中就有「翼以紫金、白鹿之秀」之句。
白鹿峰沒有成熟的登山路徑。我們只能由泰寧寺東側的小山樑上山。據說那裡原本有路徑,但實際上從泰寧寺到山脊,幾乎沒有路跡,全憑硬闖。正如魯迅的那句話反過來:有的路,沒人走,漸漸地就沒了路。
走上山脊,並方向轉西,似乎有些路跡,行進速度得以加快。
在離頂峰還有200公尺距離的地方,有個小陡坡,風景這邊獨好!
下圖正中偏右那尖尖的小山是新婦尖,山前的平地便是宋六陵陵區。
下圖中,遠方,攢宮山(霧連山)於正前方展開!
真的到了頂峰,卻沒了風景,只能看樹。
白鹿峰在今日所有的地圖軟體中,標示為「寺後山」。手機測得白鹿峰的海拔高度為277公尺左右。白鹿峰雖然不高,但爬上來相當吃力。
則在高峰休息片刻後下山來。下山經過泰寧寺後方,見得一些隱沒在林中的古老建築基台遺跡。此是否為原泰寧寺附屬,我不得而知。
則依舊回到泰寧寺。現泰寧寺為2005年新建,雖然寺院建築少了歷史的厚重,但這裡翠竹環抱,景色宜人,頤修身養性。
門前的沖天牌坊及大石獅子鎮守著山門,氣勢恢宏!
泰寧寺與宋六陵的歷史關係是密切的。宋六陵的保護和開發正在推進。在此時,泰寧寺的歷史更不能被遺忘。而白鹿峰即是泰寧寺的寺後山,又是宋六陵重要的風水山峰,其風光和歷史背景,也應被世人所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