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遊覽語文教材名家筆下的「萬盛米行」 「百草園」及「三味書屋」。

遊覽語文教材名家筆下的「萬盛米行」 「百草園」及「三味書屋」。

遊覽語文教材名家筆下的「萬盛米行」 「百草園」與「三味書屋」

《多收了三五斗》是葉聖陶先生的小說名篇,講述了舊中國農民豐收成災的悲慘命運。 「萬盛米行的河埠頭,橫七豎八停泊著鄉村裡出來的敞口船……」這次去江浙旅遊,作為教師的我們專門去了幾個從語文教材名家筆下認識的「名景點」。

如今的「萬盛米行」河埠頭,幾乎沒有船隻,也不見泡沫和垃圾,清澈的河水一漾一漾的,倒映著兩岸的景物。三開間門面、金字招牌、櫃檯、「萬商雲集」的牌子,再現了民國年間江南的米市風貌,只是它已經結束了米行的使命。寬敞的石板大院,「耒耜堂」陳列著江南舊式稻作農具和加工穀米的器具,成為一處獨具水鄉風情的「農具博物館」。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表達了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可能是受魯迅先生的文章影響,走進百草園的時候,不免有些失望。眼前確實是個菜園,但蔬菜似乎長得不太好,顯得有些荒涼,怎麼也與「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聯絡不上,或許是不同年齡欣賞的角度不同吧。但不得不說,即使百草園就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卻因為名人的文章而成為遊園。

「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

三味書屋是魯迅少年時代上學的地方,繫清末紹興城內有名的私塾。而今學堂的作用沒有了,成了人們參觀的景點。

牆上還是掛著「三味書屋」的匾額和松鹿圖,幾案上擺著壽鏡吾先生的畫像,「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房內的方桌、木椅是當時原物。書房的東北角是魯迅座位,那張書桌上刻有一個「早」字,是當年魯迅提醒自己時要早到刻上的。

雖然沒有了百草園,但卻有了同窗,書屋後還有個小園,「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餵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