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位於浙江省紹興市,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對我來說也一直是個神秘又充滿魅力的地方。它歷史悠久,是舜的出生地,也是祝英台的故裡,更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在出發之前,我曾無數次幻想過這裡的風景和文化。而當我真正踏足這片土地時,所有的想像都化作了眼前的現實,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行程
Day1
多寶講寺-朱自清舊居-豐子愷小楊柳屋-中華孝德園-中鑫建築藝術博物館-曹娥廟
Day2
上虞博物館-英台故裡-藥師寺
Day3
豐惠古鎮-浙東新四軍北撤遺址-胡愈之故居
Day1
我到上虞的第一站是多寶講寺,這座寺廟位於龍山腳下,對面是曹娥江,雖然位於喧鬧的城市中,但正因有龍山的天然屏障,有著靜謐的別樣世界,宛若世外桃源。
當我離這座金燦燦的寺廟越來越近的時候,我浮躁的內心竟變得寧靜而莊嚴。這裡是免費開放的,不管你信不信佛,還是可以來這裡走一走的。
寺廟依山而建,造型錯落有致,非常的清幽。
寺廟內百年歷史的古樟,鬱鬱蔥蔥,蒼翠有勁,綠意盎然,與寺廟相結合,增添了不少禪意。
靜靜走在僻靜而又有濃厚的禪意的多寶講寺,會給人的內心帶來平靜和安寧,遠離城市喧囂,這裡是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片淨土。
離開多寶講寺之後,我前往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和愛國學者朱自清的舊居,坐落於白馬湖西岸象山南麓,屋舍沿湖而建,是他在1920年初任春暉中學教師的住處。
這個院子的建築風格樸素卻不失風雅,充滿了江南特色。每個房間的木椅、木桌和精緻的雕花櫥櫃等家具都展現了濃厚的文化氣息。
這裡承載了朱自清先生的生活痕跡,我被那些看似普通的家居物品深深地吸引著,每一件都蘊含著朱自清先生的生活故事。透過參觀舊居,看到這些物品,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朱自清先生的生活習慣和創作背景。
在庭院中,有一棵古老的松樹,它見證了朱自清先生的生活歷程。我站在樹下,彷彿能夠感受到,先生在松樹下的思考創作的場景。
緊接著,我的第三站是中華孝德園,這裡以孝道為主題,透過多種形式展示了中國傳統家庭價值和親情關係。中華孝德園的東面就是曹娥江,是曹娥江風景區的核心區塊,有大舜廟、虞舜宗祠、般若寺、中國孝德館等建築群,還有韓美林創作的“象耕鳥耘”大型群雕。
一進入孝德園,我就被園內的環境所吸引。小湖清澈蔚藍,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湖畔還有古樸端莊、厚重大氣的兩座仿清代方形樓閣式建築,其中左側的為孝德樓,右側為孝德閣,這是對孝德文化品質的一種完美體現。
這裡,我們也看到了許多關於舜的故事和文物。這些文物和故事,無不展現了舜的優秀品質和孝順行為。這些故事和文物,彷彿在告訴我們,孝順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傳承。
在中華孝德園的東北方向有個博物館-中鑫建築藝術博物館。它是免費開放的,門口登記處的工作人員特別溫柔耐心。
這是一座中式古典庭園建築風格的博物館,園內小橋流水、白牆黛瓦、亭台水榭,迴廊飛簷、草木遊魚,給人以一步一景,清新雅緻之感。
博物館分為三大區域,包括收藏展區、書畫創作展示區、文化藝術品交易區。藏品展區佈設了十個展館,有建築構件館、黃花梨家具館、紫檀家具館、紅木家具館、文房雜件館、越窯青瓷館、藝雕館、國石館及臨時展館等。收藏品從東漢青瓷到明清家具,種類繁多,材質多樣,時間跨度久遠,藝術風格迥異。
正在展出的錢幣展,很值得一看,從古至今的錢幣演變,都可以在這裡看到。
原來我們有這麼多有趣的錢幣。
上虞中鑫藝術博物館是一個充滿歷史底蘊和文化氛圍的地方,可以從藝術品和花園景觀中深感中國藝術的魅力。
我的第四站便是背靠鳳凰山,臨江而立的曹娥廟。這座廟宇是為了紀念東漢時期的孝女曹娥而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整個廟宇氣勢恢弘,廟內殿宇重重,環境幽雅,有著「江南第一廟」的稱號。來到曹娥廟正殿,中央是一座玲瓏剔透的暖閣,飛簷鬥拱,雕樑畫柱,黃色琉璃瓦為頂,十分富麗堂皇。左右兩廊間有44幅壁畫,描繪的是曹娥投江的故事。這些壁畫栩栩如生,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個歷史時期,感受曹娥的忠誠與孝心。
Day2
第二天的行程從上虞博物館開始,它是一座富有地域性歷史文化特色的博物館,在這裡,我沉浸式地感受到了上虞悠久的青瓷文化、孝德文化、東山文化、梁祝文化等等。
上虞博物館的建築風格讓我印象深刻。博物館整體外觀簡潔大方,以灰白色為主調,它融合了現代與古典元素,既顯得時尚又充滿了文化底蘊。博物館的入口處有一個大廣場,上虞博物館幾個字蒼勁有力,廣場兩側種植著鬱鬱蔥蔥的樹木,給人一種寧靜而莊重的感覺。
進入博物館後,我先參觀了歷史文化展示廳。這裡展示了上虞璀璨悠遠的歷史文化,在這裡,我欣賞到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歷史遺跡,如上虞出土的古陶瓷、古代銅器、玉器等,這些文物都非常精美,讓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建築文化展廳讓我看到了上虞的古建之美,展現了古匠人的技藝精巧。
在天香樓碑廊這裡展示了名家們的不同筆風,各有風姿。碑廊內的石碑雕刻精細,字跡清晰,讓我感受到了古代書法的魅力和藝術價值。
接下來,我將走進古典庭園祝家莊,探秘祝英台故裡。英台故裡的建築風格非常獨特,位於五龍山南坡,東靠鳳停山,南臨玉水河,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7700平米,建築面積3000平米,整個景區以明清時期的建築為主,古色古香,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韻律。
在景區內漫步,古樸典雅的庭院和周圍的景色完美融合,彷彿穿越到了古代的江南水鄉,讓人感受到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
員外樓展示了當時員外的飲食起居,會客,書房的佈置,再現當時的生活。
在這裡,我還參觀了祝英台的閨房,紗帳、紗簾、茶几香案、銅鏡等精緻的家具和擺件一應俱全。桌上還有文房四寶,琴案屏風,再點上檀香,配上古典音樂,氛圍感拉滿,真實再現了古時大戶人家小姐的生活狀態。
上虞還有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寺廟,距離英台故裡不遠,聽說很多人來這裡上香,祈求免難消災,祈福健康、延年益壽。寺廟始建於梁朝,經過多次修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藥師寺周圍環境幽雅,自然風光優美。寺廟依山傍水,山清水秀,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走在寺內,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可以聽到悠揚的鐘聲,讓人心靈得到了寧靜和昇華。
整個建築群沐浴在陽光下,更顯莊重。此時的陽光呈現出金黃色,透過窗閣灑在鍍成金色的佛像上。金色加金色反射出耀眼的金光,遠望去就像是整個大殿在向外發出金光,把大殿門前也染成金色。
寺院內建有天王殿,五佛殿,鐘樓,鼓樓,地藏殿,藏經樓,藥師殿,多寶塔等,多寶塔位於寺院的北端,有七層,是這座寺院最吸睛的建築。寺廟以木質結構為主,雕樑畫棟,精雕細琢,每個細節都展現了匠心獨運的建築美學。
Day3
第三天的行程,我安排了在豐惠古鎮的古老街道上走一走,這裡的古建築和石板路讓我感受到了古鎮的歷史與後者的文化。
古鎮上有許多歷史建築和古蹟,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這座建於元代的九獅橋了,它見證了豐惠古鎮的繁榮與衰落,是一段歷史的縮影。
走在古鎮中的每一塊石板上,看著每一棟古老的建築,它們彷彿都在對我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曲曲折折的青石小巷,還有許多古色古香的民居和商鋪,吸引一波波遊客前來遊玩。
豐惠古鎮沒有過度的商業開發,還保留著原汁原味的風貌,生活氣息濃鬱,是一個非常清淨的地方,值得一遊。
上虞也是無數革命先烈奮鬥過的紅色之地,今天我走進革命史記陳列館,對話歷史,踏尋先輩足跡,接受一次精神洗禮,重溫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
浙東新四軍北撤會議舊址是革命戰爭時期中共浙東區委完成重大歷史轉折事件的見證。會議舊址在上虞革命史跡陳列館後,由兩間平房組成。在屋內,木質的桌椅見證了當年的艱辛,以及會議的嚴肅氣氛。
最後一站,我來到了胡癒之故居。胡愈之是知識界叱吒風雲的文化名人,一位德才兼備的社會活動家,為國家和民族振興奔走操勞,鞠躬盡瘁。
這棟建築建於清乾隆時期的敕五堂,整體建築寬敞宏亮。這裡充滿了書香氣息,處處體現出胡愈先生的優雅與博學。
我在這裡度過了一個寧靜的下午,沉浸在書海中,透過閱讀他的著作和了解他的生平事蹟,我對這位偉大的文化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敬意。
胡愈之所在的胡氏家族是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大家族,他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裡依然保留著胡愈之以及他的父母、兄弟的房間佈置,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當時的生活縮影。
走進上虞,讓我更了解上虞,這裡的悠久歷史讓我著迷,這裡適合慢慢逛,慢慢讀。